旁边还放了张纸条,歪歪扭扭写着“小师妹处女作”。
有个老奶奶看见了,笑着说:“这篮子跟我小时候编的一个样,透着股认真劲儿。”
妹妹跑过来,指着篮子说:“奶奶,我还能编更好的!”
结巴的孩子在旁边听着,悄悄给妹妹竖了个大拇指。
竹溪给培训班的孩子们订了新竹刀,比原来的小一号,正好适合小手握。
结巴的孩子拿着新刀试了试,说“轻……轻快多了”。
有个孩子用新刀劈篾,一下子劈歪了,急得直跺脚。
孩子走过去,把自己劈坏的竹条给他看:“我……我用新刀也劈……劈坏过,不……不怕。”
那孩子看着他手里的竹条,慢慢静下心来,果然劈得直多了。
入夏的雨下得勤,竹满堂的竹料得经常翻晒。
结巴的孩子每天早上都去翻竹条,一片一片晾得整整齐齐。
竹安妈说:“这孩子比晒谷的老农还上心,生怕竹料发霉。”
有回下雨来得急,孩子抱着竹条往棚里跑,淋成了落汤鸡。
竹溪给他找了身干净衣服,笑着说:“你这是跟竹料比谁跑得快啊?”
戴眼镜的先生又来订竹器,这次想要个竹制的书架,要能放三百本书。
“就信你家的手艺,结实,看着也舒坦。”先生说。
结巴的孩子在旁边听着,小声说:“我……我能帮忙打磨,保……保证不扎手。”
先生乐了:“那敢情好,就等你这小师傅出手。”
孩子的脸一下子红了,低头抠着衣角,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
培训班的孩子们要去敬老院慰问,编了好多竹制的小物件。
有竹制的痒痒挠、小果盘、杯垫,个个都带着毛茬,却透着暖。
结巴的孩子带着大家排练,教他们怎么说祝福语。
“爷……爷爷好,这……这个给您挠痒痒。”他自己先练了一遍,磕磕绊绊的。
孩子们跟着学,有的说得顺,有的说得磕巴,却都笑得特别甜。
到了敬老院,老人们看着孩子们编的物件,眼睛都亮了。
有个老爷爷摸着竹制痒痒挠,说“比塑料的得劲,还不冰手”。
妹妹把自己编的小篮子递过去,说“爷爷,这能装您的老花镜”。
结巴的孩子给一位老奶奶捶背,说“我……我编了个竹……竹制靠垫,给您……您靠着舒服”。
老奶奶拉着他的手,说“好孩子,比我家孙子还贴心”。
竹溪把孩子们在敬老院的照片做成了相册,每人发了一本。
结巴的孩子把相册放在床头,每天睡前都翻一翻。
里面有他给老奶奶捶背的照片,还有妹妹给爷爷递篮子的照片,笑得都特别开心。
他摸着照片里自己的脸,突然觉得,说话结巴真的没什么。
只要心是热的,别人能感觉到。
秋分的时候,镇上办文化节,竹满堂占了个摊位。
结巴的孩子带着培训班的孩子们,现场编竹器给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