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 第32章 《了凡四训》里的谦德和四条准则

第32章 《了凡四训》里的谦德和四条准则(1 / 2)

谦德的力量:低调才是最高级的进取

要是有人告诉你,“会装孙子”能帮你逆天改命,你大概率会觉得这是瞎扯——毕竟现在的社会,讲究的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使劲吆喝自己,机会早就被别人抢光了。

但袁了凡在《了凡四训》里,偏偏用科举考场的“大数据观察”,给咱们上了一堂颠覆认知的“谦逊课!”

每次大考前,他蹲在考场门口观察那些看起来能考中的学子,发现他们身上都藏着同一个“通关密码”——“谦逊到骨子里”密码。

这可不是袁了凡瞎编的,这是他亲测出的实验结果。

他自己就是科举路上的过来人,从被预言“仕途平平”到最终考中进士,见过的考生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他发现那些鼻孔朝天、逢人就吹嘘自己复习多好的学子,十有八九会名落孙山;

而那些说话轻声细语、遇到问题就虚心请教,甚至会主动帮同学划重点的人,反而常常能金榜题名。

由此他总结出一句金句:“谦则受教有地,取善无穷!”

翻译过来就是:做人谦虚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捡到的好处也能没完没了。

这理儿放在今天,听着确实有点“不合时宜”。

你看职场上,有的人刚做出一点成绩,就恨不得在全公司大会上吹上个三天三夜;

社交平台上,博主们为了流量,连吃顿饭都要摆十个角度拍视频炫耀;

就连家长群里,都有人天天晒孩子的成绩单、获奖证书,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家娃优秀。

在这种“内卷式炫耀”的大环境下,说“谦逊能成事”,简直像在劝人放弃治疗。

但袁了凡口中的“谦德”,根本不是咱们以为的“自我贬低”“忍气吞声”。

而是一种藏着锋芒的生存智慧,比咋咋呼呼的张扬管用多了。

袁了凡总结的四条“谦德准则”,堪称古代版“职场避坑指南”,放到今天依然能精准戳中很多人的痛点。

第一条:“勿以己之长而盖人”,意思是别拿自己的长处去掩盖别人的光芒。

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我之前认识一个程序员,技术确实牛,每次团队开会,只要别人提出的方案和他不一样,他就会当场打断对方,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思路多牛,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

久而久之,没人愿意和他合作,后来公司有个重要项目,领导宁愿找技术不如他但团队协作好的人牵头,也不给他机会。

这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职场上的机会从来不是靠“压过别人”得来的,而是靠“互相成就”。

就像演戏,你总想着把所有戏份都抢过来,让别人当背景板,最后只会被整个剧组排挤。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留舞台。

比如同样是技术大牛,有的程序员会在团队分享时,特意提到“这个功能的优化,多亏了某某同事的提醒”,既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又照顾了别人的情绪,这样的人谁不乐意合作呢?

第二条:“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别用自己的善行去衬托别人的不足。

简单说就是,做好事别到处炫耀,更别拿自己的善举去道德绑架别人。(见过类似的宝子此处留言)

生活中这种“伪善式炫耀”真不少见:有人捐了几百块钱,就拍视频发朋友圈,配文“有些人就是冷血,看着别人有难都不帮忙”;

有人帮邻居拿了一次快递,就逢人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啊,一点人情味都没有,邻居之间这点小事都不愿意搭把手”。

这种行为不仅让人反感,还会抬高行善的门槛,让别人觉得“行善就是为了炫耀”,反而不愿意主动做好事了。

就像袁了凡之前提到的子贡赎人拒赏的例子,过度强调“无私”,反而会让善行变得遥不可及。

真正的善举,应该是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像惊雷一样,生怕别人不知道。

第三条:“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别仗着自己有本事就为难别人。

这句话简直是为那些“能力强但人品差”的人量身定做的。

职场上总有这样的人,明明自己掌握着关键信息,却故意藏着掖着,等别人来请教时,就摆架子、出难题,以此彰显自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