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名人?历任七朝?”
仅仅是几句话李世民脑子就开始胀疼了,有些晕乎乎的。
到底什么样的时期,才能让一个臣子历任七朝啊?
这不明显的说明当时大唐政局之混乱吗?
“此第三绝才是真正的一绝啊!”房玄龄笑呵呵的道:
“能将书法大家的神韵还原如真,这种技法非大师不可为。”
李世民幽怨的望向房玄龄,你没看见朕脸上的小表情吗?你个房玄龄居然还有心情点评书法。
“哈哈!”房玄龄没有接自家陛下的小眼神,而是宽慰的笑道:
“陛下为何忧也?”
“天幕此前所提的秦汉唐宋明,已有三朝被盘点了,后面自然会讲到我大唐故事。”
“现在忧虑,既不能知全貌,也不可解事弊,徒生忧悲矣!”
李世民一拍脑袋,转而笑道:“玄龄之言解朕之误啊!”
「丞相祠堂何处寻?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于七言律诗中的名言。
在三绝碑对面有一块特殊的石碑,上面记述了武侯祠的历代变迁,完美的解答了诗圣杜甫的疑惑。」
刘备:......
玄德公已经懒得挣扎了,他算是发现了,纵然天幕里的讲说是站在那么大、那么显眼的一块“汉昭烈庙”牌匾下,可后世人却还是能做到面不改色的称这里是“武侯祠”!
不是他心胸狭隘,显得小气要和臣子抢东西。
问题是,这里特么就是昭烈庙啊!
喂!Lookyeyes!
告诉我,那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搞得像我在蹭孔明的香火一样。
「碑文上记载了明朝蜀献王朱椿在位时对武侯祠的修缮记录。
他废除了香火旺盛的武侯祠,将诸葛亮的牌位移入到了香火相对较少的汉昭烈庙里去和刘备作伴。
纵然原先的武侯祠已经不在了,来此上香的百姓们依然愿意称此处为武侯祠,并且香火不绝。
时至清朝,当时的四川巡抚在吸取了百姓意见后,对武侯祠进行重修,并将它放在了刘备庙之后,杜绝了帝庙里臣抢主位的尴尬。
如此,才有了现代我们看到的成都武侯祠的格局。
啊,主播这里口误了,是如今的昭烈庙格局。」
【“丞相祠堂何处寻?昭烈庙里找武侯!”】
......
刘备:......
闹够了没有!!!
你们根本没有诚心诚意的称呼汉昭烈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