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沉默(2 / 2)

科普兰教授高高举起了手中的“接收器”,将其对准了五十米外,卡罗尔手中的那道电弧。

他没有去接触电弧,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物理上的连接。

然而,就在他将接收器对准电弧的瞬间,他手中那个连接着接收器的、没有任何电源的灯泡,“啪”的一声,亮了起来!

明亮、稳定,毫无悬念!

如果说,卡罗尔的徒手放电是“神迹”,那么,这隔空五十米的“无线输电”,就是足以颠覆整个电力时代的“神谕”!

“不……不可能!”马丁教授失声尖叫起来,“没有介质!没有导线!能量怎么可能凭空传递?这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这是骗术!一定是骗术!”

“不,教授,它没有违背任何定律。”刘一丘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每个人的耳边响起,“它只是遵循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定律。”

他转向科普兰教授,科普兰会意,用他那特有的、充满激情的学者声音,向全场解释道:

“各位!卡罗尔小姐释放出的,不仅仅是你们看到的电弧,更在她周围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我们称之为‘亚空间能量场’的区域!而我手中的‘谐振汲取器’,通过与这个场的特定频率产生共振,就能从中‘汲取’逸散的能量!我们没有传递能量,我们只是在同一个‘能量池’里,打开了另一个‘水龙头’!”

这番理论,比眼前的景象更加石破天惊!

整个大厅,再次陷入了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这一次,沉默中不再有质疑和嘲讽,只有纯粹的、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

他们看着台上的三个人——一个能徒手释放雷电的女人,一个提出了颠覆性理论的“疯子”教授,以及一个将这一切整合起来、如同神明般俯瞰众生的东方青年。

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今天见证的,或许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演示。

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刘一丘看着台下那些呆若木鸡的、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们,心中那股“再闻已是曲中人”的尴尬感,早已被一种豪迈的、身为“技术布道者”的自豪感所取代。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再也没有人敢轻视他和他的“环流实验室”。

他没有去理会那些兀自处于震惊中的人,而是径直走到了威廉·肖克利的面前。

肖克利的脸上,早已没有了初见时的不羁和从容。他的眼神无比复杂,有震惊,有困惑,但更多的,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以及一丝……深深的嫉妒。

“‘幽灵’先生……”肖克利的声音有些干涩,“我承认,我输了。你的‘翅膀’,比我想象的……更接近太阳。”

“不,肖克利先生,我们才刚刚起飞。”刘一丘看着他,别有深意地说道,“我这次来,除了接受你们的邀请,还想……挖一个人。”

肖克利的瞳孔一缩。

刘一-丘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让肖克利意想不到,也让整个贝尔实验室在未来数十年都追悔莫及的名字。

“你们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叫‘约翰·巴丁’的物理学家?我对他很感兴趣。”

约翰·巴丁,那个在真实历史中,与肖克利一同发明晶体管,并且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传奇人物。

刘一丘知道,他无法凭空造出晶体管,但他可以……提前将那位能造出晶体管的、真正的天才,招募到自己的麾下。

至于肖克利?就让他,继续在他那条充满嫉妒和野心的道路上,慢慢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