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 > 第400章 与华中部队干部的谈话

第400章 与华中部队干部的谈话(1 / 2)

山东济南,新的华东军区指挥部所在的院落,比往常多了几分不同。并非人声鼎沸,而是一种沉静。

来自华中新四军各部队的主要将领,被张百川分批召见谈话。没有固定的议程,更像是随意的交谈,但每个从房间里出来的将领,脸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沉思。

张运逸参谋长坐在外间,负责安排顺序,偶尔与等待的将领低声交谈几句。谢福治和陈榘、肖桦则各自处理着手头的事务,但目光偶尔会交汇,都明白张百川这番看似寻常的谈话背后,蕴含着整合力量、洞察细微的深意。

房间里,张百川给刚进来的第十纵队司令员彭雪峰递了支烟,自己也点上,语气随和:“雪峰同志,不必拘束,就是随便聊聊。你们十纵队从华中过来,战士们对山东的水土、气候还习惯吗?有什么实际困难,尽管说。”

彭雪峰接过烟,没有立刻点燃,挺直腰板回答:“谢谢司令员关心,大部分同志都还适应,就是有些南方来的战士,觉得这边面食多,刚开始有点不习惯,不过都在努力克服。困难主要还是装备和弹药补充上,跟山东的老大哥部队比,差距不小。”

张百川点点头,在本子上记了几笔:“这个情况我知道,山东的家底也是这么多年一口一口从鬼子牙缝里抠出来的。放心,军区会统一考虑,逐步改善。你们纵队里,老红军底子的干部多不多?战士们士气怎么样?”

彭雪峰语气肯定:“老红军骨干大概占三成左右,是部队的中坚。士气很高,大家都明白过来是为了壮大力量,准备反攻。尤其是看到山东军区兵强马壮,装备精良,更是憋着一股劲,想着不能丢脸,要尽快赶上,”

张百川赞许道:“有这个心气就好,但不能光憋劲,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我听说有些部队为了求表现,训练有点急于求成,有这回事吗?”

彭雪峰略微迟疑了一下,坦诚道:“司令员明察,确实有这种情况。主要是看到山东部队训练强度大,标准高,有些带兵的干部就有点着急,加练的情况比较普遍。”

“要引导,不能硬压。”张百川用笔点了点桌面:“训练要讲科学,循序渐进。把身体练垮了,或者因为疲劳导致训练事故,就得不偿失了。这方面,你们要多跟山东的部队交流,他们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有经验。另外,政治工作要跟上,要让大家明白,华东军区是一家人,不存在谁给谁丢脸的问题,共同进步才是根本。”

“是,司令员,我们回去一定加强教育和引导。”彭雪峰认真记下。

“还有,”张百川像是想起什么:“你们纵队里,有没有特别擅长炮兵或者工兵技术的干部?或者对机械、通讯有点基础的?”

彭雪峰想了想:“有是有,但不多,也没经过系统培训,都是自己摸索的土专家。”

“嗯,留意一下,登记造册。将来我们不仅要靠缴获,还要自己培养技术兵种人才。好了,你去忙吧,让九纵的黄可诚同志进来。”

彭雪峰敬礼离开后,黄可诚很快走了进来。他显得很斯文,但举止沉稳干练。

张百川示意他坐下:“可诚同志,坐。你们九纵队在皖东北活动时间长,对那边的地方情况、民情,还有伪军、顽军的势力分布,应该很熟悉吧?”

黄可诚条理清晰地回答:“是的,司令员,皖东北情况比较复杂,水网地带多,群众基础在我们去之前比较薄弱。伪军主要是郝鹏举部,战斗力一般,但熟悉地形。国民党顽军主要是韩德勤的残余势力,时常搞摩擦。我们过去之后,主要是发动群众,建立游击区,拔除孤立据点。”

张百川认真听着,不时追问细节:“当地老百姓对我们部队观感如何?粮食补给能就地解决多少?如果将来我们要向那个方向发展,最大的障碍会是什么?”

黄可诚一一作答,分析透彻,显然对情况了如指掌。张百川在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了不少:“很好,了解得很深入。这些情况非常宝贵。”他放下笔,看着黄可诚:“可诚同志,你们在群众工作、开辟新区方面经验丰富,这都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华东军区成立后,作战范围大了,各种地形都要适应。你们九纵队要发挥长处,同时也要尽快适应大兵团作战的要求。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