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刀与鞘(2 / 2)

“传令下去。”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即刻起,景德镇所有官窑,封存交接。所有工匠名册,造册备查。”

“另,备厚礼,遣使北上。告诉镇北王,他的条件,本王……允了。”

“三日后,本王要亲自送典培,启程前往大同。”

……

半个月后,大同府。

秋高气爽,镇北王府门前,车马喧嚣。

一支来自南昌的华丽车队,在镇北王府亲兵的“护卫”下,缓缓驶来。

朱衡站在王府门口,身边跟着王五等一众核心手下。他穿着一身玄色常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远远看去,就像是迎接远方亲戚的兄长。

车队停稳,车帘掀开。

宁王世子朱典培,一个约莫十岁左右,面容白净,眼神中带着几分胆怯和好奇的少年,在一名老成持重的内官搀扶下,走下马车。

“侄儿朱典培,拜见皇叔。”少年按照礼节,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哈哈,好孩子,快快请起。”朱衡大步上前,亲手将他扶起,动作亲切自然,没有半分疏离,“你我叔侄,不必多礼。从今往后,这镇北王府,就是你的家。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见深,还需你这个做兄长的,多多教导啊。”

他的笑容温暖和煦,言语关怀备至,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声“仁厚长者”。

朱典培显然也放松了不少,怯生生地应了一声。

朱衡拉着他的手,领着他走进王府,一边走,一边指点着王府的景致,嘘寒问暖,仿佛真是失散多年的亲人。

王五跟在后面,看着王爷那堪称完美的演技,心中直冒寒气。他偷偷瞥了一眼旁边同样来迎接的林婉清,发现这位来自京城的林小姐,也是一脸复杂地看着朱衡的背影,眼神里有探究,有警惕,还有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困惑。

将宁王世子安顿在王府内一处极为精致奢华的院落后,朱衡屏退了左右,只留下王五一人。

他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漠然。

“派人,二十四时辰,‘保护’好世子殿下。”他淡淡地吩咐道,“他想读书,就给他请最好的老师;他想玩乐,就给他找最有趣的玩意儿。除了不能离开这座院子,他的一切要求,都满足他。”

“是。”王五低声应道。这就是软禁。

朱衡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朱典培正在几名侍女的陪伴下,好奇地打量着一株北地特有的红枫。

那少年天真的脸庞,与这座即将成为他囚笼的华美院落,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对比。

“王爷,”王五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我们……真的要用一个孩子……”

“他不是孩子。”朱衡打断了他,声音里不带一丝情感。

“那他是什么?”

朱衡转过头,目光深邃如渊,一字一顿地说道:

“他是刀鞘。”

王五一愣。

“宁王朱宸濠,是本王亲手磨砺的一把刀。一把用来斩断大明朝那些腐朽根基的快刀。”朱衡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响,带着一种令人战栗的寒意,“但这把刀,太锋利,也太危险。它会伤人,也会噬主。”

“而朱典培这个刀鞘,就握在本王的手里。”

“什么时候把刀收回来,什么时候让它彻底归鞘,全凭本王的心意。”

“你现在明白,他是什么了吗?”

王五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看着窗外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再看看眼前这位深不可测的王爷,终于彻底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

此子,非人质。

此子,乃诛宁王之利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