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成千上万的声音汇成一股洪流,冲天而起。
“代王万胜!代王万胜!代王万胜!”
声浪在山谷间回荡,经久不息,仿佛要将天空都震裂。在这一刻,士兵们心中,这位年轻藩王的地位,已经超越了远在京城的、那个模糊的皇帝身影。
朱衡的头皮“嗡”的一声,炸了。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功高震主!
他可以接受胜利,可以接受赞誉,但绝不能接受这种近乎于“黄袍加身”的场面!
他的手加重了力道,几乎是强行将李成梁拽了起来,脸色前所未有的严肃:“李总兵!你这是要陷我于不义吗?!”
李成梁被他凌厉的眼神看得一怔,随即苦笑道:“殿下,末将只是……只是肺腑之言。若无殿下,我等今日,早已是这遍地尸骸中的一员了。”
“糊涂!”朱衡低声喝道,“此战能胜,靠的是大明的国力,靠的是将士们用命!我不过是提供了一些新奇的玩意儿,岂能居全功?今日之事,若传到京城,你我二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他猛地转身,面对着依旧跪拜呼喊的数千将士,运足了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吼道:
“都给我起来!”
“此战,是大明万胜!是皇上天威浩荡!”
他的声音盖过了呼喊声,所有士兵都愣住了。
朱衡指着远方狼狈逃窜的敌军,再次吼道:“记住!是你们手中的刀,你们身前的盾,是你们同袍的血,打赢了这场仗!你们效忠的,是大明!是皇上!不是我朱衡!”
士兵们面面相觑,缓缓地站了起来,眼神中带着一丝迷茫,但更多的是对朱衡更加深沉的敬畏。
这位殿下,不但有神鬼莫测的手段,更有如此清醒的头脑和高洁的品行。
朱衡松了口气,后背却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这件事,绝不会这么简单就过去。
当晚,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
朱衡和李成梁正在商议着如何向朝廷写这份捷报。
“殿下,此战细节,该如何写?尤其是火炮……”李成梁小心翼翼地问道。
“就写,我献上的‘新式火器’在战场上初试锋芒,收到了奇效。”朱衡的指节轻轻敲着桌子,“至于具体细节,一概不提。就说此物尚在试制,多有不稳,此次能建功,侥幸居多。”
李成梁眼睛一亮,明白了朱衡的意思。这是藏拙,也是自保。
“功劳,你我二人,一人一半。”朱衡继续道,“不,你七我三。你是主将,我是监军。战报就这么写,你亲自派最信得过的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兵部林尚书处。”
“殿下……”李成梁还想说什么。
朱衡摆了摆手:“就这么定了。我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看着跳动的烛火,眼神悠远。他知道,这份语焉不详的捷报,送入京城,必然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那些朝堂上的老狐狸们,会如何猜忌,如何揣度?
而他那位远在京城的皇兄,看到这份捷报,又会作何感想?
是欣喜于边疆大捷,还是……忌惮于一个拥有了“天雷”的藩王弟弟?
朱衡缓缓站起身,走到帐外。夜风冰冷,吹散了些许血腥气。他抬头仰望,漫天星辰,璀璨而冰冷。
他的目光,越过了眼前的战场,越过了大同的城墙,投向了遥远的南方,那座名为“紫禁”的巨大牢笼。
他知道,真正的战争,或许才刚刚开始。而他手中最大的底牌,那份从系统中刚刚解锁的,名为【定装米尼弹与线膛枪】的图纸,还不到亮出来的时候。
这天下,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