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十七年的延长油田,狂风卷着黄沙拍打在沈怀远皲裂的脸上。他手中那份被油污浸透的地质图在风中猎猎作响,图上那个朱笔圈出的钻井点,如同一个灼人的烙印。
\"沈工,真要在这里打井?\"老钻工王铁柱指着脚下龟裂的黄土,\"祖宗规矩,动地脉要遭天谴的啊!\"
二、油苗诱惑
三个月前,养心殿内的争论还历历在目。当沈怀远提出钻井采油计划时,太常寺的官员当场掷笏反对:
\"陛下!延长油田虽有油苗渗出,然其地近黄帝陵寝。若钻探惊动祖脉,臣等万死难赎!\"
工部的质疑更实际:\"掘井千尺,需银十万。若不见油,岂非投金于渊?\"
唯有江辰一针见血:\"西洋舰船已开始烧油。若我朝固守燃煤,十年后海上岂有帆影属我朝?\"
此刻站在猎猎风中,沈怀远抚摸着从美利坚带回的岩芯样本,耳边回响着皇帝最后的嘱托:\"朕不怕打不出油,怕的是不敢打第一钻。\"
三、钻头困境
第一钻在谷雨日启动。当沉重的顿钻钻头砸向地面时,围观乡民纷纷跪地叩拜。但开工仅三日,难题便接踵而至。
\"沈工,钻到青石板了!\"王铁柱举着崩口的钻头来报,\"这石头比铁还硬!\"
更糟的是井下渗水,泥浆混着砂石倒灌,钻杆被卡死在二百尺处。
夜色中,沈怀远对着西洋钻井图纸发呆。他突然发现个细节:德州钻机遇到硬岩时,会往井里投碎铁屑增加研磨力。这个发现让他连夜改装钻头,在刃口焊上碎金刚砂。
第五日黎明,当新型钻头击碎青石板时,井下突然喷出黑色油柱!工人们欢呼雀跃,可油柱仅持续半刻钟便衰竭成滴淌。
\"是裂隙油,主油层还在
四、井喷危机
真正的灾难发生在钻探到五百尺时。那日午后,钻杆突然剧烈震动,地下传来闷雷般的轰鸣。
\"快撤!要井喷了!\"王铁柱拉着沈怀远狂奔。刚跑出百步,黑色油龙便冲天而起,数十斤重的钻具被抛上半天。
烈火随之而来。有个工匠慌乱中打翻油灯,整个井场瞬间变成火海。沈怀远眼睁睁看着三个钻工被烈焰吞噬,徒劳地用泥土扑打着火苗。
\"罢手吧沈工。\"府尹带着乡绅赶来,抬着三具焦尸,\"再钻下去,怕是要遭天罚了!\"
那夜,沈怀远独自坐在井场废墟上,将烧变形的钻头紧紧抱在怀里。油火映在他瞳孔中,像两簇不肯熄灭的地火。
五、绝境逢生
转机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太医署的女医官林素问。她巡视灾区时,发现个奇怪现象:井场附近的百姓用渗出的原油治疗疥疮。
\"此油虽毒,却能以毒攻毒。\"林素问的话点醒了沈怀远,\"既然垂直钻探易爆,何不试试斜向钻孔?\"
这个大胆的想法遭到全体反对。王铁柱磕头劝阻:\"沈工,歪井比歪脖子还遭人笑话!\"
但沈怀远已从火灾中得到启示:主油层上方有页岩遮挡,垂直钻孔正好刺破保护层。若从侧面斜钻,反而能避开高压区。
他连夜设计出铰接式钻杆,却苦于没有足够韧性的钢材。正当绝望时,江辰的八百里加急送到:\"
朕闻蜀中有千年白蜡树,其木质柔韧胜钢。已令蜀王府急送树干二十根。\"
六、木钻奇谋
用木头打井?消息传出,连最支持钻井的官员都觉得皇帝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