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安排在戒备森严的西山基地。前一百小时,改良钢材表现惊艳;第二百小时,新型软木密封圈开始渗油;第三百小时,最先进的一号机突然爆缸。
“放弃吧。”兵部侍郎冷冷道,“已经比西洋记录多坚持了五十小时。”
赵明诚看着满脸油污的工匠们,突然抄起扳手砸向残骸:“不够!还差得远!”
当夜,他翻出祖父的造船笔记,发现个细节:水密舱用桐油石灰密封,数十年不腐。这个古老智慧启发了新思路——用桐油处理石棉纤维。
第四百九十九小时,所有人心跳如鼓。当时钟跳过五百小时的刹那,基地爆发出疯狂的欢呼。赵明诚却晕倒在地——他三天三夜未合眼了。
七、油质突破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最不起眼的环节。年轻女工程师苏巧儿在提炼汽油时,无意中加入了些许骨炭过滤,发现油质突然变得清澈。
这个偶然发现引发连锁反应。格物院发现骨炭中的磷酸钙能有效吸附硫化物。更妙的是,用不同动物骨骼烧制的骨炭,效果截然不同。
“陛下,用海鱼骨最佳!”苏巧儿兴奋地汇报,“特别是鲨鱼骨,硫吸附率九成!”
于是帝国出现奇观:沿海渔村突然兴起“鲨鱼骨贸易”,原本废弃的鱼骨价比白银。有老渔民嘀咕:“皇上要这些鱼骨头,莫非是要炼丹?”
当第一批纯净汽油出炉时,赵明诚颤抖着手点燃样品——火焰呈现出纯净的蓝色,再也没有刺鼻的黑烟。
八、终极测试
决定命运的演示日定在谷雨。西洋各国使馆都收到观礼请柬,显然这是场关乎国威的较量。
前一天深夜,江辰突然微服来到实验室。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挽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检查每个螺栓。当皇帝亲手为机器拧紧最后一颗螺丝时,所有疲惫都化作了热血。
演示当天,天津港风浪大作。西洋工程师嘲笑:“这种天气,我们的机器都难启动。”
赵明诚深吸口气,拉动启动杆。一次,两次...到第十次时,围观人群开始骚动。就在绝望弥漫时,第十一次拉动,“火龙”突然发出雄浑的咆哮,稳定得如同沉睡的巨兽苏醒。
更令人震惊的是,它带动的新型水泵,效率竟是蒸汽机的三倍!西洋使节们的望远镜掉了一地。
九、时代分野
庆功宴上,江辰却将赵明诚带到偏殿。桌上摊开着世界地图,红色箭头从帝国指向四面八方。
“爱卿可知,为何朕非要攻克内燃机?”
“为...强国富民?”
“是,也不全是。”朱笔在海上画了个圈,“蒸汽机让我们追平西洋,电动机让我们并驾齐驱,而内燃机——”笔尖重重一顿,“将让我们超越这个时代!”
他展开一份密报:西洋列强已在试验柴油机,但陷入压缩比困境。“我们要跳过汽油机,直接攻关柴油机。”
赵明诚惊得酒杯落地:“可我们连汽油机才刚...”
“所以给你三年。”江辰目光如炬,“三年后,朕要看见铁马踏遍山河,轮船驰骋四海!”
十、燎原星火
秋分那天,第一台量产型汽油机下线。它被命名为“启明一号”,安装在新建的京津公路上进行实测。
当这个铁家伙以每小时三十里的速度奔跑时,沿途百姓跪拜如见神迹。更神奇的是,它拉着的十吨货物,原先需要三十匹驮马。
赵明诚没有围观庆典,他已经在实验室攻关柴油机。墙上新挂的字幅是皇帝亲笔:“路虽远,行则将至。”
窗外,更多的“启明”系列机器正在下线。它们将安装在渔船、矿场、工厂,悄然改变着帝国的脉搏。而遥远的西方,列强们还未意识到,东方古国已经点燃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引信。
这场持续三年的内燃机困局,最终破解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打破了“西方永远领先”的魔咒。当“启明一号”的轰鸣声响彻华北平原时,世界历史的车轮,正在悄然转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