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盖世悍卒 > 第410章 人口普查纪事

第410章 人口普查纪事(1 / 2)

天启十六年惊蛰,春雷尚未炸响,一道更加震撼人心的圣旨却已传遍帝国州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命有司普查天下户口,男女老幼,士农工商,皆需如实登记。此乃安邦定国之基,万民福祉所系,不得有误!”

一、朝堂定策

养心殿内,争执已持续三个时辰。户部尚书刘墉颤巍巍地摊开前朝典籍:“陛下,历代人口统计,误差少则三成,多则倍之。东汉鼎盛时期统计人口五千余万,实则早已过亿。其中艰难,非不知也,实不能也!”

“正因前朝未能精确,朕才更要做成!”江辰目光扫过众臣,“不知民数,何以征税?不知丁壮,何以征兵?不知老幼,何以安民?”

工部尚书提出技术难题:“云贵土司、苗疆峒寨,向来不服王化;西北游牧,逐水草而居;东海岛民,散居如星。如何统计?”

就在争议不下时,张崮献上一套精密的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九大普查区,采用“分区负责、交叉验证”之法;设计统一的“户帖”和“口牌”作为凭证;动用新式测绘技术绘制人口分布图。

最巧妙的是,他建议将普查与赋税减免挂钩:如实申报者,可享一年赋税优惠;隐瞒者,一经发现加倍处罚。

“此外,”张崮补充道,“可令各地学堂师生参与,既解决人手不足,又让读书人了解民间疾苦。”

江辰当即拍板:“准奏!此事由张爱卿总责,各部配合。朕要的不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幅活的《江山万民图》!”

二、基层风云

诏令下达后,帝国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全速运转。

在江南水乡苏州,普查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当地富商沈万三联合士绅,暗中阻挠普查:“朝廷统计人口,下一步就要加税!”一些农户受其蛊惑,连夜将佃户藏入地窖。

知府周文元亲自带队下乡,在沈家庄园前被家丁阻拦。危急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出来——老秀才赵守诚。他颤巍巍地打开《祖训》,朗声道:“太祖有制:瞒报人口者,罪同欺君!”

沈万三冷笑:“赵秀才,你儿子还在我家族学读书呢。”

赵守诚正色道:“正是为了子孙后代能活在清明世道,老朽今日才要站出来!”

正当对峙时,一队骑兵飞驰而至。原来是张崮派来的特使,手持尚方宝剑:“奉旨普查,阻挠者斩!”沈万三顿时瘫软在地。

在西北草原,挑战则是另一种。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今日在此,明日在彼。普查官想出一个妙计:选择那达慕大会期间,在各盟旗聚会上同时登记。蒙古王公起初抵触,但当得知朝廷将根据人口数量确定贸易配额时,态度立即转变。

“草原上的雄鹰从不隐瞒自己的巢穴。”一位老王爷率先交出部族名册,“让朝廷知道我们蒙古勇士的数量,也好!”

三、技术革新

这次普查中,格物院的新技术大放异彩。

在京师总部,徐光启带着弟子们设计出一套“人口统计盘”,通过齿轮联动,可以快速计算年龄分布、男女比例等数据。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借鉴西洋透视法,绘制出第一幅立体人口分布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密度,山川河流间,人口分布一目了然。

“看,长江三角洲如熟透的石榴,人口密集;西北大地似初春草原,人烟稀少。”江辰观摩时赞叹不已,“这才是真正的江山社稷图!”

电报网络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各地统计数据通过电波飞速传递,大大加快了汇总速度。但同时也暴露出问题:有些地方官为求政绩,虚报数字。幸好有交叉验证机制,很快发现了异常。

最困难的要数偏远地区。在西藏,普查官不得不学习藏语,尊重当地习俗;在南海岛屿,他们乘坐军舰逐个登岛;甚至还有一支小分队深入天山深处,寻找传说中的游牧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