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杭州大乱!伪帝朱由榘吓得魂飞魄散,连夜带着他的宠妃和部分“忠臣”,在少数精锐护卫下,弃城而逃,向更南方的金华、衢州方向流亡。试图组织防御的魏国公徐宏基,发现自己根本指挥不动早已人心惶惶的军队。
华军登陆部队几乎兵不血刃地进入了这座闻名天下的繁华都城。
抵抗,并非完全没有。
在湖广、江西等地的部分区域,一些手握实权、独立性更强的前明总兵或地方豪强,依托复杂山地和水网,进行了更为顽强的抵抗。他们不与华军正面交锋,而是利用地利,节节阻击,袭扰粮道,试图拖延时间,甚至幻想能与华朝讨价还价。
然而,在绝对的实力和全新的战术面前,这种抵抗显得苍白而徒劳。
华军改变了战术。不再追求单纯的攻城略地,而是以精锐营团为单位,在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下,进行灵活的清剿作战。他们装备轻便,火力却丝毫不弱,燧发枪和手雷在山林沟壑中同样致命。
更让抵抗者绝望的是华军无孔不入的“夜不收”侦察和小股特种破袭。抵抗者的藏身之地、粮草囤积点、首领行踪,往往很快就被锁定。随后,要么是精准的炮火覆盖(如果地形允许),要么是夜间突如其来的突击和斩首行动。
同时,紧随军队之后的,是新朝派出的文官。他们带着安民告示、减免赋税的承诺,以及实实在在的粮食,对占领区进行安抚和重建。“只惩首恶,胁从不问”的政策,有效地瓦解了抵抗队伍的军心。
一处又一处负隅顽抗的据点被拔除,一个又一个自称“忠臣”的军阀或豪强被击毙或俘虏。南方的地图上,代表华朝控制的区域,如同浸水的墨迹般,飞速地扩大、蔓延。
最后的尾声,在闽粤交界的一处荒僻山村上演。
仓皇南逃的“弘光帝”朱由榘一行,如同丧家之犬,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排场和尊严。护卫离心离德,沿途地方官态度暧昧甚至闭门不纳。最终,他们被一支华军的快速追击部队(根据“夜不收”的情报)堵在了一处废弃的土围子里。
几乎没有发生像样的战斗。残存的护卫稍作抵抗便被歼灭或投降。士兵们从一个破败的柴房里,拖出了面如死灰、浑身发抖的朱由榘,以及哭哭啼啼的“皇后”和几个妃子。
曾经梦想着划江而治、延续明祚的“弘光朝廷”,以这样一种极其狼狈和不体面的方式,彻底落幕。钱谦益、徐宏基等核心人物,也在此前后或被捕,或自尽,或不知所终。
消息传回,南方残存的、尚在观望的抵抗势力,最后一丝幻想彻底破灭。成建制的抵抗基本停止,虽然小股的土匪和溃兵为祸地方的情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已无法影响大局。
李铁的大军与赵承海的海军在福建境内胜利会师。标志着华朝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基本扫平了南方主要的公开抵抗力量,完成了对国土核心区域的形式上的统一。
捷报如同雪片般飞向北京。紫宸殿内,江辰看着地图上已几乎连成一片的华朝疆域,脸上并未露出过多的喜悦。他知道,军事征服的结束,仅仅意味着另一场更加复杂、更加漫长的战争的开始——如何真正消化这片富庶而桀骜的南国土地,如何将新政的理念贯彻下去,如何让亿万南方百姓真正归心。
南方已平,但帝国的考验,远未结束。那些在战火中暂时蛰伏的地方势力、那些对新政阳奉阴违的旧官僚、那些潜在的分离倾向,都将在未来的治理中,逐渐显现出来。
统一的旗帜已然插遍大江南北,然而,打造一个真正强大、稳固的华朝盛世,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