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清晨,送走了传话的小丫头,我便继续在怡红院中料理事务。
心中却不由得想象着蘅芜苑到潇湘馆的那段路。
莺儿是个活泼灵秀的,蕊官也是个天真烂漫的,她们二人结伴而行,穿行在这雨后初霁的园子里,不知是怎样的光景。
且说莺儿与蕊官离了蘅芜苑,果然如我所料,两人说说笑笑,步履轻快。
莺儿说起宝姑娘如何记挂湘云姑娘的脸痒,又如何想起林姑娘配的蔷薇硝好;蕊官则絮絮叨叨说着藕官近日的趣事。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不觉间已走到了柳叶渚。
此时正是春意最浓的时节,沿着那柳堤行来,但见岸边的垂柳,新叶初生,吐出浅浅的碧色,那万千柳丝,柔嫩如烟,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光晕,随风轻摆,煞是好看。
莺儿被这美景触动,忽然停了脚步,笑着问蕊官:“你会拿这新发的柳条子编东西不会?”
蕊官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好姐姐,这柳条子能编什么?”
莺儿笑道:“这巧宗儿可多了,只要是顽的、使的,差不多都能编得来。你等着。”
她说着,兴致勃勃地伸手,挽住那低垂的柳枝,动作轻巧地撅取了许多鲜嫩的枝条,翠绿的叶子还沾着未干的雨露。
她将采下的柳条都交给蕊官拿着,自己则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手指翻飞,灵活地编弄起来。
她也不急着去潇湘馆取硝了,只专心于手中的活计。
那纤长的手指如同穿花蝴蝶,将柔韧的柳条交织缠绕。随路看见些或粉或白、或紫或黄的野花,她便随手采上一两枝。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一个玲珑精巧、还带着过梁提手的小小花篮,竟在她手中渐渐成形了。
那篮身本就布满天然的翠叶,她又将方才采的几朵零星小花点缀其间,虽不名贵,却别有一番野趣天成的新鲜趣味。
蕊官在一旁看得眼睛都直了,喜爱得不得了,拉着莺儿的袖子央求道:“好姐姐,这个编得真好,就给了我吧!”
莺儿见她那猴急的模样,噗嗤一笑,道:“瞧你急的!这个呀,咱们先送给林姑娘顽。等回来的时候,咱们再多采些柳条,我好好编上几个,给你,也给芳官、藕官她们,大家一人一个顽,岂不好?”
蕊官听了,这才转嗔为喜,连连点头。
说笑间,二人已到了潇湘馆。黛玉方才晨妆已毕,正对镜理着云鬓,见她们进来,又见莺儿手中那个别致的花篮,眼中便露出一丝惊喜,含笑问道:“这个新鲜样式的花篮是谁编的?倒从没见过。”
莺儿忙上前笑道:“林姑娘安好。是我胡乱编了,送给姑娘赏玩解闷的。”
黛玉接了过去,拿在手中细细端详,只见那柳条脉络清晰,编工细致,不由得点头赞道:“怪不得常听人夸你手巧,果然名不虚传。这顽意儿看似简单,却最是难得这份天然意趣。”
她越看越喜欢,一面吩咐紫鹃:“找个地方挂起来,我瞧着心里也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