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司空之位托子干(1 / 2)

太尉金印的余晖尚未在众人眼中散去,那沉甸甸的、象征着权力交接的触感仿佛还停留在皇甫嵩微颤的指尖,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震惊、了然与兔死狐悲的复杂情绪。所有人的目光,还未来得及从皇甫嵩那瞬间苍老了几分的背影上完全移开,便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不由自主地、齐刷刷地转向了御座之侧,那位始终端坐如松、面容儒雅沉静的大臣——卢植,卢子干。

陛下对皇甫嵩的安置已然落定,用的是“太尉”这尊崇无比的高位。那么,对于这位同样功勋卓着、声望极高,且与皇甫嵩性情迥异的海内名儒,陛下又将如何“体恤”?是同样的明升暗降,还是……另有安排?

殿内静得可怕,连呼吸声都显得格外粗重。无数道目光在刘宏与卢植之间来回逡巡,试图从皇帝那深不见底的眼眸和卢植那古井无波的面容上,提前窥探出一丝端倪。

刘宏似乎并不急于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缓缓坐回御座,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两下,目光平静地掠过台下众人,最终,如同聚光灯一般,稳稳地定格在了卢植身上。那目光中,少了几分方才对皇甫嵩那般外露的“疼惜”,却多了几分基于深刻了解的尊重与审慎。

“皇甫爱卿戎马半生,为国征战,劳苦功高,朕授以太尉之职,入主中枢,参决军国大事,乃是人尽其才,亦是朕拳拳体恤之心。”刘宏开口了,声音平稳,像是在为刚刚的人事任命做注脚,又像是在为接下来的安排做铺垫。

他话锋微微一顿,目光更加专注地投向卢植,语气中带上了一种不同于之前的、更为郑重的意味:

“然,治国之道,如同烹鲜,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沙场征战,需赖皇甫太尉这般擎天之柱;而文教礼法,邦国基石,则需仰仗真正的饱学鸿儒,德行高洁之士,方能正本清源,教化天下,奠定万世之太平!”

这番话,清晰地将他接下来的意图与皇甫嵩的任命区分开来。对皇甫嵩,强调的是其军事功劳和“体恤”;而对卢植,则将重点引向了其学问、德行与教化天下的能力。

殿内众人屏息凝神。来了!陛下要对卢子干动手了!

刘宏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中充满了对卢植学识与人品的毫不掩饰的赞赏:“满朝文武,论经学之精深,论品行之高洁,论诲人不倦之耐心,论持身守正之风骨……朕观之,无人能出卢爱卿之右!”

这一连串极高的评价,如同暖流,涌向卢植,但也让许多人心头一紧——捧得越高,只怕……

果然,刘宏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如同玉磬敲响,清越而坚定:

“卢爱卿!朕之司空一职,自王畅王公去后,一直虚悬,非德才足以服众者不能居之!朕思虑再三,以此位相托,方能不负爱卿之才德,方能彰显朝廷对文教礼法之重视!”

司空!

又一个三公重位!

虽然相较于太尉执掌军政(名义上),司空更侧重于水利、土木工程、以及礼仪教化等,但其地位与太尉、司徒并列,同样是位极人臣的象征!

陛下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将两个三公之位授予即将交出实权的功勋老臣!这份“体恤”与“荣宠”,简直厚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台下再次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骚动。如果说皇甫嵩被授予太尉还在情理之中(尽管是明升暗降),那么卢植被授予司空,则更显陛下手段之老辣!卢植本就是海内大儒,名声清望极高,让他来担任主管教化礼仪的司空,简直是专业对口,名至实归!任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甚至会让许多清流士人觉得陛下是真正的“知人善任”、“崇文重教”!

这同样是一招明升暗降,但其包装得更加完美,更加无懈可击!卢植若接受此位,便等于自动离开了可能涉及具体军务、政务的实权岗位,进入了更高层级、却也更为超脱的“顾问”序列。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卢植身上。他会如何反应?会像皇甫嵩那般艰难挣扎,还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