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南洋的捷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帝国朝野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人人都在兴奋地谈论着水师将士的英勇,谈论着“镇远”巨舰的威风,谈论着太师林默的英明决策。一种基于强大武力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
然而,太师府澄心堂内的气氛,却并未被这胜利的喜悦所完全笼罩。林默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那些正被严密押解回京的异域俘虏,以及随船带回的那些散发着神秘气息的缴获物品。
最先被送入格物院密室的,是几具黑船水手的尸体和部分残破的武器、甲胄。格物院的大匠和医官们,如同对待最精密的仪器般,对其进行着细致的解剖、测量和分析。
初步的报告很快呈送到林默案头:
“……敌水手体格健壮,骨骼粗大,确与中原人种迥异,其肤色黝黑,发质卷曲,与西域胡商所言之‘极西之地’人种特征有部分吻合。其所用弯刀,锻造工艺奇特,钢口颇佳,韧性十足,非我朝目前常见之百炼钢,似有独特之淬火秘法。皮甲鞣制技术亦显精湛,轻便而坚韧……”
这些信息,初步印证了敌人可能来自遥远西方的猜测。
紧接着,对那十几名重伤俘虏的审讯,在暗影卫最隐秘的刑房里展开。过程异常艰难,这些俘虏极其顽固,语言不通,且似乎怀有某种狂热的信仰,面对酷刑,多以沉默或疯狂的咒骂应对。进展缓慢。
与此同时,来自西域商路的暗影卫,也加紧了对西方信息的打探。一些零碎的、经过多次转述的信息开始汇集:那个遥远的西方帝国,被称为“罗姆”(Ru,中世纪阿拉伯人对拜占庭帝国的称呼)或“大食”(tajik,波斯语对阿拉伯人的称呼,此处可能混淆),信仰唯一之神,其疆域横跨欧亚,商业发达,海军强大,与北方蛮族和东方帝国时有冲突。其海军擅长使用一种名为“希腊火”的恐怖液体火焰,能在水面上燃烧,极难扑灭。
“希腊火!”当林默看到这个名词时,瞳孔骤然收缩。他立刻想起了慕容克曾经试图研制的“石脂水”和“毒烟”,难道这西方帝国,早已掌握了成熟的石油武器应用技术?
这个推断,让黑船舰队那凶悍的攻击性和他们可能掌握的科技水平,蒙上了一层更加危险的色彩。
就在审讯陷入僵局,西方情报依旧扑朔迷离之时,格物院对缴获物品中几件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包括一个破损的罗盘、几件带有奇异雕刻的装饰品、以及一些写满蝌蚪般文字的羊皮纸碎片——的研究,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
一位精通数门西域语言、被格物院重金聘请的老学者,在废寝忘食地研究了数日后,竟大致破译了那羊皮纸上反复出现的几个核心词汇!结合装饰品上的图案,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这些文字,并非来自传说中的“罗姆”或“大食”,而是一种更加古老、源自南亚次大陆的梵文变体!而那些装饰品上的神像图案,也与佛教、印度教的神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发现,石破天惊!
它意味着,袭击帝国舰队的,很可能并非来自地中海的拜占庭或阿拉伯帝国,而是来自另一个方向——印度洋!一个同样拥有古老文明和强大航海能力的势力!
“梵文……印度……”林默在澄心堂内踱步,眉头紧锁。世界的复杂程度,再次超出了他的预料。如果敌人来自印度洋,那么其动机是什么?是为了争夺南洋的香料贸易?还是其本身也在进行海洋扩张,与帝国的南下战略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
他立刻下令,调整审讯和侦查的方向!重点查证俘虏身上是否有与印度文明相关的特征、纹身或信物!同时,加大通过南洋土着部落搜集关于西方(印度洋方向)信息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