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众人领命,但神情各异,显然,思想的裂痕并未弥合,未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
会议决定传出,在营地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原游击队官兵普遍欢迎,认为找到了依靠和出路;部分原国军官兵心存疑虑,担心被“赤化”或失去前途;更多官兵则处于观望状态,最关心的还是能否吃饱饭、治好伤。营地里,各种议论和猜测悄悄流传,气氛微妙。
宋希濂沟通系统,看到因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尝试有限度合作)获得的积分,进行了旨在维持内部平衡和缓解当前生存压力的谨慎兑换:
【兑换:“基础文化识字课本”x1000册,“抗日歌曲集”x500本,“简易体育器材(篮球、单双杠)”x1批,“军医培训教材(战场急救)”x200本,“农作物高产种植技术手册”x50本,“简易肥皂、牙粉制作方法”资料x1套。】
【叮!兑换成功!物资与知识已合理化出现(解释为战利品、自制及通过关系购买)。】
这批物资偏向文化和生活,旨在缓和内部矛盾,提升部队文化素养和士气,而非直接增强军力,体现了在复杂局面下寻求稳定的意图
南京,日军司令部。特高课长向司令官松井石根汇报:“据内线零星情报,潜入仙霞岭的支那军残部似与共产党新四军接触频繁,内部有合作整编之议,但阻力不小,其指挥官宋希濂态度谨慎。”
松井冷笑:“哟西!让他们狗咬狗!命令各部,加紧封锁,同时,可适当放松对‘穿山甲’部的压力,甚至暗中资助,怂恿其与支那军摩擦,加剧其内部矛盾!我们要让他们在自相残杀中消耗殆尽!”
重庆,军统局戴笠办公室。一份密报放在案头:“仙霞岭宋部与皖南新四军往来密切,疑有被‘赤化’可能。”戴笠面色阴沉,批示:“严密监控,必要时,可采取断然措施,绝不能让其投入共产党怀抱!”
郑岩带着联合指挥部的初步意见,在游击队员护送下,离开“黑龙潭”,返回新四军驻地汇报。临行前,他与周明远、陈致远等人深入交谈,留下了部分宣传资料和一本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就在郑岩走后的第二天,“穿山甲”部突然袭击了联合部队一支外出采集野菜的小分队,打死打伤数人,抢走了少量粮食。这显然是蓄意挑衅,试探联合部队的反应,也可能与日军的暗中怂恿有关。
“穿山甲”的挑衅,在联合指挥部内再次引发争论。
张云鹤等强硬派主张立即出兵报复,“不打疼他,还以为我们怕了他!”
赵锡田等谨慎派认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应避免两面树敌,主张通过新四军或派人交涉解决。
刘久山等则认为这是巩固与新四军关系的机会,建议联合新四军,共同教训“穿山甲”。
宋希濂权衡再三,最终决定:“打!但要控制规模,快打快撤,以震慑为主!由刘久山带队,抽调一营兵力,配属游击队一部,对‘穿山甲’部前哨据点进行一次短促突击,歼其一部,烧其粮草,然后迅速撤回。同时,通过渠道警告‘穿山甲’,若再挑衅,必灭其全族!此举既回应挑衅,稳定军心,也向新四军展示合作诚意,但又不过度刺激日军和重庆方面。”
刘久山率部出击,干净利落地端掉了“穿山甲”部一个前沿哨所,毙伤俘敌数十人,烧毁一批物资,而后迅速撤回。“穿山甲”部遭此打击,气焰稍敛,暂时退缩。
然而,就在战斗结束的当晚,李慕华收到“戚七”通过极其隐秘渠道传来的一份语焉不详的密电:“东南事,恐有变。鹰或将西顾。慎防后院火起。”
“东南事”?“鹰西顾”?“后院火起”?这cryptic的电文,让宋希濂和周明远百思不得其解,一种不祥的预感悄然浮
二月二十二日黎明,山谷中雾气弥漫。一次有限的胜利,并未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让前途更加迷雾重重。与新四军合作的漫长谈判才刚刚开始,内部的思想裂痕需要弥合,“穿山甲”的威胁并未解除,日军的封锁依旧严密。
而“戚七”那cryptic的警告,更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东南方向发生了什么?“鹰”是指日军还是重庆?“后院”又指的是哪里?
就在这时,一架日军侦察机超低空掠过山谷,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仿佛在提醒着人们,这片深山的宁静,是多么的脆弱。远方的天际,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