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战前推演(1 / 2)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然而,对于天目山根据地而言,没有丝毫平安祥和的氛围。昨日的决策会议上,宋希濂定下了“借东风”行动的决心——派出一支精悍突击队,破袭日军铁路线,接应“戚七”那批至关重要的物资。这是一步险棋,成败关乎根据地的存续。整个根据地,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极度紧张状态下,高速运转起来。

师部岩洞内,灯火管制,仅靠几盏蒙着黑布的汽灯照明。参会者仅限于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高天亮、徐锐五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桌上摊开着详细的浙赣铁路北段地图和“戚七”提供的精确情报。

高天亮首先汇报突击队组建情况:“师座,政委,参谋长。‘借东风’突击队已重组完毕。全队四十八人,由原‘猎影’骨干十二人、一团侦察排精锐十八人、二团爆破能手十人、三团熟悉地形的老兵八人混编而成。队员全部经过严格筛选,忠诚可靠,战术精湛。配备了最好的武器,包括您特批的冲锋枪、狙击步枪、炸药,以及攀岩、泅渡器材。队长由我亲自担任,副队长由一团侦察排长老耿担任。”

李慕华指着地图上的目标区域:“根据‘戚七’的情报,目标位于金华以北约三十里的‘鹰愁涧’铁路桥段。此处山高谷深,铁路桥跨度大,守备相对薄弱。日军每晚有一列混合列车(含守备队和物资)定时通过,时间为子夜零点三十分左右。‘戚七’的运输队将在我们成功破袭、引开敌军注意力后,于凌晨一点至两点之间,在涧下游五里处的‘老渡口’进行交接。”

徐锐补充敌情:“我们的内线和无线电监听确认,该区域日常守备为一个日军小队加一个连的伪军,驻守在桥头堡。但近期因武汉战事,铁路运输繁忙,巡逻力量有所加强。且金华驻军有一个大队,机动增援时间约为一小时。最关键的是,我们截获到模糊信息,日军特高课似乎对‘戚七’这条运输线有所察觉,但具体掌握程度不明。”

周明远语气严肃:“风险极大!突击队要深入敌占区数十里,破袭重要交通线,还要在敌军眼皮底下接应物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全军覆没。而且,如果这是日军设下的圈套……”

宋希濂沉默地听着,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从根据地到“鹰愁涧”的曲折路线,又重点标注了“老渡口”的位置。良久,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风险大,但收益也大!药品、电台零件、特种钢材,都是我们维系战斗力的命脉!值得一搏!”

他具体部署行动方案:“行动分四步:第一步,渗透潜伏。高队长,你率队于今日黄昏出发,利用夜色和山林掩护,长途奔袭,务必在子夜前秘密抵达‘鹰愁涧’预设伏击点,不能暴露行踪!第二步,破袭引敌。在日军列车通过前十分钟,炸毁铁路桥(或至少造成严重破坏),制造巨大动静,吸引金华和桥头堡守军注意力。第三步,金蝉脱壳。爆破后,主力迅速沿预定路线向‘老渡口’转移,只留小股狙击手迟滞追兵。第四步,接应撤离。在‘老渡口’与‘戚七’的人快速交接物资,然后立即化整为零,分多路撒离,返回根据地。”

他盯着高天亮:“天亮,记住!你们的任务不是歼灭多少敌人,是成功破袭、接应物资并安全返回!要快!要准!要狠!一旦接敌,避免缠斗,以脱离接触为第一要务!如果发现是陷阱,我授权你临机决断,放弃任务,保全队伍!”

“是!保证完成任务!人在物资在!”高天亮挺直胸膛,斩钉截铁。

“通讯方面,”李慕华接口,“使用最新配发的短距静默通讯器,保持队内联系。与师部的联系,在行动开始后保持静默,成功接应后发简短信号。”

“后勤和医疗,”周明远补充,“王处长和林处长已经准备了急救包和三天干粮。记住,你们每个人,都是根据地的宝贵财富,必须给我活着回来!”

详细的推演又持续了一个小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制定了预案。最终,方案确定。会议结束,高天亮立即赶往突击队集结地。

黄昏时分,在根据地边缘一处密林中,四十八名精挑细选的突击队员整齐列队,人人面色凝重,眼神坚定。他们检查装备,涂抹油彩,如同即将扑向猎物的豹群。

宋希濂、周明远亲自前来送行。没有豪言壮语,宋希濂只是逐一拍了拍主要干部的肩膀,沉声道:“弟兄们,根据地的安危,武汉战场的希望,就拜托你们了!我等你们凯旋!”

“请师座、政委放心!”队员们低吼回应,声音压抑却充满力量。

高天亮一挥手,队伍悄无声息地没入暮色笼罩的山林,向着远方的敌占区潜行而去。

宋希濂沟通系统,为此次高风险任务进行了最后一次针对性兑换:

【兑换:“高级夜视瞄准镜”x4具,“微型遥控炸药(定时\/遥控双模)”x10组,“单兵战场急救智能针剂(强心\/止血)”x50支,“高强度纤维绳索”x100米,“防水防潮包装袋”x100个。】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至突击队(解释为战前秘密采购的最后储备)。】

这些装备将极大提升突击队的夜间作战、爆破精度、生存能力和物资携带能力。

与此同时,金华日军守备司令部。特高课长中村少佐正在向联队长报告:“大佐阁下,根据线报,活跃于浙南的走私团伙‘震旦堂’(‘戚七’背后势力),近日有异常动向,疑似有一批重要物资要经‘鹰愁涧’附近运送。是否加强该区域警戒?”

联队长沉吟道:“‘震旦堂’……背景复杂,与上海、香港都有联系,暂时不宜轻易动他们。不过,既然有情报,也不能大意。命令鹰愁涧守备队,今晚加强巡逻,特别是对铁路桥和下游河道的监视。如有异常,立即报告,但不许擅自行动,以免打草惊蛇。”

“嗨依!”

而在另一边,“戚七”的运输队也已悄然出发,他们伪装成一支普通的山货商队,但骡马驮运的箱子里,却是天目山急需的救命物资。带队的是“戚七”的得力助手,一位人称“五爷”的精干中年人。他们同样深知此行风险,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高天亮率领突击队,在漆黑的山林中急速穿行。他们避开大路,专走兽道险径。夜视仪发挥了关键作用,让他们能在黑暗中辨识路径和规避危险。途中,他们成功躲过了两股日军的夜间巡逻队,并排除了几处疑似地雷阵。

经过数小时的艰苦跋涉,队伍于子夜前悄然抵达“鹰愁涧”预定伏击点——一处能俯瞰铁路桥的陡峭山崖。队员们迅速展开,爆破组在老兵带领下,利用夜色和岩石掩护,如同壁虎般向桥墩摸去。狙击手和火力组占据制高点,严密监视桥头堡日军的动静。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

子夜零点二十分,日军混合列车的灯光如同鬼火,从远方铁轨尽头出现。

“准备!”高天亮通过耳麦低声命令。

爆破组报告:“炸药安置完毕!遥控模式,随时可引爆!”

列车轰鸣着驶上桥面,车头灯照亮了冰冷的钢梁。

“引爆!”

高天亮一声令下!

“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安置在桥墩关键部位的烈性炸药猛烈爆炸!火光冲天,钢轨扭曲,桥面瞬间塌陷!正在桥上的列车车头随着断裂的桥身,一头栽向深涧,后面的车厢依次出轨、碰撞,发出刺耳的金属撕裂声!

巨大的爆炸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惊起了方圆十里的飞鸟。

“八嘎!敌袭!”桥头堡的日军和伪军顿时乱作一团,警报凄厉地响起。探照灯胡乱扫射,枪声四起。

“撤!按预定路线,向‘老渡口’转移!”高天亮果断下令。突击队员迅速收拢,沿着陡峭的山坡,向涧下游疾驰而去。只留下两名狙击手,不时用冷枪骚扰追兵,迟滞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