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战后总结(1 / 2)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天目山在经历了“惊蛰”行动的惨烈与辉煌后,迎来了一个异常沉重的黎明。胜利的捷报与牺牲的名单同时摆在了宋希濂的案头。兵站攻克,敌军受创,武汉正面压力得以缓解,但精锐的伤亡和弹药的巨量消耗,也让根据地元气大伤。日军疯狂的报复性反扑虽被击退,但更大的威胁已如乌云压顶。宋希濂和他的指挥部,必须在胜利的余晖与牺牲的阴影中,迅速评估局势,应对即将到来的、更严峻的挑战。

师部岩洞内,气氛凝重。参会者包括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张云鹤、赵锡田、马富贵、高天亮、徐锐、林婉华、王民生等人。人人脸上带着疲惫、悲痛,以及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深深的忧虑。

张云鹤首先汇报,声音沙哑:“师座,各位。‘惊蛰’行动,我主攻营和‘猎影’突击队,经一夜血战,成功攻克‘鹰嘴尖’兵站,毙伤日军二百一十七人,俘三十九人,缴获步枪两百余支、轻机枪十挺、弹药粮食一批,并彻底摧毁其弹药库和部分设施。达成预定作战目标。”他顿了顿,语气沉重下去,“但我部伤亡……很大。主攻营伤亡一百零八人,其中阵亡四十二人,重伤二十一人,许多都是老兵骨干。‘猎影’突击队伤亡二十三人,阵亡九人,重伤七人,损失惨重……”

高天亮补充,眼眶泛红:“牺牲的队员,都是攀爬、渗透、爆破的好手,培养一个极其不易……这笔账,一定要跟鬼子算清楚!”

赵锡田汇报阻击情况:“打援部队成功阻滞东西两路日军援军,予敌重大杀伤,估计毙伤敌近百人。我部伤亡三十余人。”

王民生汇报后勤:“弹药消耗巨大,特别是炮弹和手榴弹,库存已降至危险水平。缴获的物资部分弥补了消耗,但无法完全补充。药品消耗也很大。”

林婉华汇报医疗:“野战医院超负荷运转,重伤员救治压力巨大,盘尼西林等特效药再次告急。”

李慕华综合情报:“日军赤坂联队遭此重创,异常恼怒,但其当前兵力不足以立即组织更大规模报复。然而,根据截获的零星电文和‘戚七’渠道的消息,华中日军司令部已高度关注天目山方向,很可能从武汉前线或其他地区抽调部队,加强围剿力量。真正的风暴,可能在酝酿中。”

徐锐汇报内部情况:“部队士气总体高昂,但伤亡带来的悲痛情绪和疲劳感需要疏导。对新补充兵员的思想教育和审查必须加强。”

周明远强调:“当前首要任务是稳定军心,表彰英模,妥善安置烈士和伤员,尽快恢复部队战斗力。政治工作要跟上,要让大家明白,牺牲是为了更大的胜利,是为了武汉的弟兄,为了国家!”

众人经过深入讨论,一致认为:“惊蛰”行动战略上取得了成功,有效牵制了敌军,但战术上代价巨大,根据地短期内不宜再组织大规模出击,应以休整补充、巩固防御为主,同时密切关注日军动向,准备应对更残酷的围剿。

宋希濂最后总结,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痛而坚定:“弟兄们的血,不会白流!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武汉方向的喘息之机,换来了敌人的恐惧和重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化悲痛为力量,舔舐伤口,重铸利剑!命令:”

“一、部队休整与补充:各团立即调整部署,轮换休整,补充兵员弹药(优先补充伤亡较大的单位)。周政委、李参谋,立即制定英模表彰方案,隆重安葬烈士,抚恤家属,全力救治伤员。”

“二、防御巩固:张团长、赵团长、马团长,立即加固前沿阵地,完善雷区、障碍物,预防敌报复性炮击和偷袭。”

“三、情报与预警:李参谋、徐科长,动用一切手段,严密监控日军调动迹象,特别是是否有新的番号部队调入我当面之敌序列。务必提前预警!”

“四、后勤与医疗:王处长、林处长,想尽一切办法筹措弹药、药品和过冬物资。我将再次尝试通过特殊渠道争取援助。”

“五、政治动员:周政委负责,开展‘学英模、练精兵、报血仇’活动,激励士气,准备迎接更艰苦的战斗!”

“散会!立即执行!”

命令下达,根据地迅速行动起来。隆重的追悼大会在野战医院旁的山坡上举行,周明远主持,宋希濂亲自宣读祭文,沉痛悼念牺牲将士,誓言血债血偿。表彰命令下发,立功人员受到嘉奖。政工干部深入连队,与战士们谈心,化解悲伤情绪。后勤部门全力运转,分发缴获的物资,尽量改善伙食。

宋希濂沟通系统。此次成功完成重大牵制任务并造成敌军重大损失,获得了可观的积分。他立即进行了针对当前最紧迫需求的兑换:

【兑换:“盘尼西林(加强效价)”x800支,“磺胺嘧啶”x4000片,“血浆(基础型)”x100单位,“手术器械套装”x5套,“高热量营养剂”x1000份,“82迫击炮炮弹”x200发,“7.92重机枪子弹”x发。】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出现(解释为重庆统帅部嘉奖部分到位,加上“戚七”渠道冒死抢运)。】

这批物资,尤其是珍贵的药品和弹药,如同久旱甘霖,极大缓解了医疗和后勤压力,稳定了部队情绪。

南京,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接到赤坂联队惨败的报告,震怒异常。

“八嘎!废物!蠢货!一个加强兵站,竟然被支那军一夜之间端掉!赤坂这个蠢货,应该切腹谢罪!”松井咆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