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玄诚道长派往山下的弟子带回了惊人消息。消息来源是山下镇上一个可靠的茶馆老板。
“师长,各位长官,”道长神色严肃,“据回报,近日镇上确实来了一伙外乡人,约十来个,为首的被称作‘七爷’,深居简出,但手下人时常外出,似乎在打听山路,也……也在暗中打听日军‘影’队的动向!而且,他们似乎对前几日皇军……日军炮兵遇袭之事颇感兴趣。”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这“鹰徽”势力,不仅存在,而且在主动搜集日军和“影”队的情报?他们想干什么?
李慕华分析道:“如此看来,‘鹰徽’未必是敌人,至少不完全是。他们可能也是日军的对头。但他们的真实身份和目的,依然成谜。打听‘影’队,是想借刀杀人,还是另有图谋?”
宋希濂沉思片刻,下令:“继续监视,但不要主动接触。同时,提醒高天亮和各部队,提高警惕,防备‘鹰徽’势力也可能进行的侦察活动。”
尽管取得了局部反特务胜利,但持续的封锁和骚扰,开始显现后果。后勤官报告,存粮最多维持十日,药品,尤其是消炎药,严重短缺。部分阵地开始限量供水。浓雾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冷枪,让士兵们神经紧绷,士气出现细微的波动。
一名新兵在哨位上因过度紧张,误判风声为敌袭,开枪报警,引发小范围混乱。虽未造成伤亡,但反映了基层官兵承受的巨大压力。
宋希濂得知后,亲自到该连队驻地,并没有斥责那名新兵,而是对全体官兵说:“弟兄们,我知道大家很累,很紧张。鬼子像耗子一样躲在暗处,天气又差,补给困难。但是,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挺住!鬼子希望我们慌,希望我们乱!我们不能上当!想想南京,想想死难的同胞!我们在这里多坚持一天,就是多杀一个鬼子,多积一份力量!trtyourrades,watcheachother'sbacks,wewillgetthroughthis!(相信你的战友,互相照应,我们能挺过去!)”
师长亲自下来稳定军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宋希濂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打破封锁或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士气下滑是必然的。
入夜,大雾依旧没有散去的迹象。值班报务员突然收到一段强烈的、清晰的明码信号,发信源似乎很近,内容让所有知情者心头一震:
“致天目山守军:明日辰时,鹰嘴岩东南三里,落鹰坪。‘七爷’欲会宋将军。事关破敌之策,孤身前来,勿带随从。鹰。”
信号重复了三遍,然后消失。
师部内,众人面面相觑。“鹰徽”首领“七爷”,竟然主动约见,而且指定宋希濂孤身前往!
“师座!绝不能去!这明显是陷阱!肯定是‘影’队或者鬼子假冒的!”张云鹤第一个反对。
周明远也担忧道:“太冒险了!即便真是‘七爷’,其意图不明,孤身赴约,凶多吉少。”
李慕华则持谨慎态度:“从对方之前的行为和今日道长的情报看,是‘影’队假冒的可能性不大。但风险确实极大。或许,可派一可靠之人代往?”
高天亮通过电台急切道:“师座!我带‘猎影’小队提前秘密埋伏在落鹰坪周围,确保安全!”
宋希濂站在岩洞口,望着外面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心中波澜起伏。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但也是一个可能的转机。“事关破敌之策”,这六个字对他有致命的吸引力。当前的僵局,必须打破。
沉思良久,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回复:‘明晨辰时,落鹰坪,宋某亲至。’”
“师座!”众人惊呼。
“不必再议!”宋希濂抬手制止,“高天亮,按你说的办,带你最信得过的兄弟,提前潜伏,但绝不能暴露!李慕华,制定详细的应急方案。其余人,严守岗位,不得泄露此事分毫!”
他深知,这步棋,可能满盘皆输,也可能绝处逢生。
深夜,宋希濂仔细检查了自己的配枪,将一枚手榴弹藏在贴身口袋。高天亮已经带领五名绝对精锐的队员,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浓雾中,前往落鹰坪设伏。
所有知情者都彻夜难眠。宋希濂的安危,关乎整个天目山根据地的存亡。这次会面,是命运的转折点,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浓雾依旧笼罩着群山,仿佛掩盖着无尽的秘密和杀机。明天辰时,落鹰坪上,等待宋希濂的,究竟是什么?
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浓雾弥漫的危机、战术的调整、局部的胜利、水粮的困扰和突如其来的神秘邀约中度过。天目山的命运,悬于一场即将到来的、吉凶未卜的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