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沙洲抉择(1 / 2)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太湖深处,无名沙洲。晨雾如乳白色的轻纱,笼罩着这片芦苇丛生、水域环绕的临时避难所。昨日八坼伏击的硝烟已然散去,但胜利的振奋却难以驱散弥漫在沙洲上的沉重现实。伤病员的呻吟声、官兵们疲惫的沉默、以及对未来的茫然,交织成一股无形的压力,比太湖的湿冷更令人窒息。

天刚蒙蒙亮,宋希濂便踩着露水,在营地里巡视。临时搭建的草棚下,伤员们躺在地上,脸色苍白,医疗队长林晓梅和几个护士正忙碌地更换绷带,药品的短缺让她们眉头紧锁,只能用煮沸的湖水和极有限的磺胺粉进行简单的处理。一个年轻的士兵因伤口感染引发高烧,不停地说着胡话,生命垂危。

“师座……”林晓梅看到宋希濂,声音哽咽,“消炎药快没了,重伤员……恐怕撑不了几天……”

宋希濂蹲下身,摸了摸那个发烧士兵滚烫的额头,心中一阵刺痛。他拍了拍林晓梅的肩膀,沉声道:“再坚持一下,我会想办法。”

走到炊事班所在的水边,只见炊事员正将最后几袋大米倒入大锅,掺入大量的芦苇根和野菜。负责后勤的军需官哭丧着脸汇报:“师座,粮食……只够今天早上一顿稀粥了。弹药清点下来,平均每个士兵不到二十发子弹,手榴弹也所剩无几。”

胜利的喜悦,在严酷的生存问题面前,迅速消融。部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补给危机。

沙洲中央,一个较大的芦苇棚成了临时师部。宋希濂召集了参谋长周明远、作战参谋李慕华以及几位还能行动的团长,召开紧急会议。气氛凝重。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宋希濂开门见山,“我们暂时甩开了追兵,但也被困在这太湖之中。粮弹将尽,伤员需要救治。下一步,何去何从,必须立刻决断!”

一零六旅旅长赵锡田(臂伤未愈)首先开口,语气激动:“师座!八坼一仗证明了咱们还能打!依我看,应该立刻寻找战机,再干鬼子一票!从鬼子手里抢补给!总比困在这里饿死强!”

“锡田兄,勇气可嘉,但现实呢?”参谋长周明远摇头反驳,“部队极度疲劳,弹药匮乏,伤员累累。太湖周边,日军正在拉网清剿,我们主动出击,无异以卵击石。当务之急是休整补充!”

作战参谋李慕华则指着那份刚刚由系统奖励的、极为详尽的《太湖游击区详图》分析道:“师座,周参谋长言之有理。硬拼不可取。但坐以待毙更不行。根据这份详图标记,太湖西岸、南岸的宜兴、长兴一带,水网密布,丘陵起伏,且有我地下组织及零星游击队活动。我认为,应立即设法转移至浙西山区边缘,依托复杂地形,进行休整补充,再图后计。此举虽路途较远,但较为安全,且有回旋余地。”

“去浙西?”赵锡田皱眉,“那离南京越来越远,岂不是成了溃逃?”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宋希濂突然开口,引用了这句古话,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我们现在首要任务是保住三十六师这点骨血!有了人,才有将来反击的本钱!慕华的分析有道理,浙西山区,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

他顿了顿,做出决断:“目标,西进浙皖边区!但如何安全抵达,是关键。太湖水域是我们暂时的屏障,也是阻碍。我们需要船,需要向导,需要避开日军的水上巡逻队。”

【叮!检测到宿主面临重大战略抉择并制定可行方案,“绝地求生”任务执行度提升至70%。触发紧急补给任务:“沙洲生存线”。】

【任务要求:24小时内,解决部队基本生存问题(获取足够维持3天的粮食和急需药品),并成功联系上外部支援力量(游击队或地下交通站)。】

【任务奖励:积分300,000点,“初级野外生存技能”手册(可提升部队就地取材能力)x1。特殊奖励:若超额完成任务(获取5天以上补给),解锁“秘密交通线”信息(通往浙西)。】

系统的任务及时指明了眼前的生存危机。

会议结束后,宋希濂独自一人走到沙洲边缘,望着茫茫湖水,沟通系统。八坼之战奖励的“精锐侦察突击连”和详图,是破局的关键。

“系统,召唤‘精锐侦察突击营’!”

【叮!精锐侦察突击营(满编800人,特长敌后破袭、侦察、渗透)已召唤!该部队已合理化出现在宜兴附近山区(解释为长期在此活动的特战分队),正通过秘密渠道向宿主靠拢,预计24小时内抵达沙洲西南方向接应点。】

一支奇兵已在路上!宋希濂心中稍定。他立刻又进行了一次中级抽奖,希望能获得急需的物资。

【叮!中级抽奖完成!获得:高效消炎药(磺胺类)x1000支,医用绷带x5000卷,压缩干粮x5000份,大洋x5000元。】

物资不多,但能解燃眉之急!他立刻将药品和部分干粮“合理化”为“太湖游击队秘密运送”,交给林晓梅和军需官。看到这些宝贵的物资,医护人员和士兵们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