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真如高地布炮阵(2 / 2)

陈铭走过来,蹲在战壕里:“大家别慌,咱们的伪装做得好,鬼子没那么容易发现。不过从今天起,咱们要轮流站岗,白天两人一组,晚上三人一组,一旦发现鬼子的动向,立刻用无线电汇报!”

“是!”士兵们齐声应道。

下午三点,真如高地的重炮营传来好消息——十二门榴弹炮全部完成校准,高射炮也架设完毕,还在炮位周围埋了反坦克地雷。宋希濂特意去高地视察,看到士兵们把伪装网盖得严严实实,炮镜里能清晰看到虹桥机场的碉堡,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晚上安排士兵轮流值班,别让鬼子偷袭咱们的炮位。另外,今晚加练一次夜间射击,用空包弹,让士兵们熟悉夜间校准的技巧。”

“请师座放心!”陈铭立正敬礼。

【叮!宿主完成真如高地重炮部署与大场防线初步构筑,触发奖励:积分,德制150榴弹炮穿甲弹200发(已合理化伪装为“德国军事援助特种弹药”),“舰炮反制战术手册”10本。】

淡蓝色的光幕在宋希濂眼前闪过,他心里一喜——穿甲弹能对付日军的战列舰装甲,舰炮反制手册也能指导重炮营如何应对“榛名”号的主炮,这些奖励来得正是时候。

“陈铭,”宋希濂拿着穿甲弹的清单,“把新到的穿甲弹分给各炮班,每门炮配15发,重点针对吴淞口的日军军舰。另外,把舰炮反制手册给炮班班长们,让他们今晚就学习,明天早上我要检查。”

“是!”陈铭接过清单,转身去安排。

傍晚时分,上海市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闸北的街道上,88师的士兵们正在用麻袋搭建路障,百姓们纷纷把家里的门板、桌椅搬出来,帮着士兵们加固工事。一个年轻的姑娘端着一筐馒头,挨个递给士兵:“叔叔们,吃点馒头吧,吃饱了才有力气打鬼子!”

士兵们接过馒头,眼眶都红了——他们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阵地,更是这些百姓的家园。

宋希濂站在真如高地,看着远处的上海市区,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了三个月前刚穿越过来时,36师还只是一支普通的嫡系师,如今却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精锐;想起了华侨们捐赠的物资、百姓们的支持、士兵们的热血,他突然觉得,这场战争,他们一定能赢。

“师座,该吃晚饭了。”周明远端着一碗米饭和一盘炒青菜走过来,“炊事班今天煮了米饭,还有从南京带来的咸菜,您快趁热吃。”

宋希濂接过碗筷,却没立刻吃。他看着夕阳下的重炮阵,看着战壕里忙碌的士兵,看着远处百姓们的身影,低声说道:“明远,你说咱们能守住上海吗?”

周明远愣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说:“能!咱们有这么好的士兵,这么多百姓支持,还有师座您的指挥,肯定能守住!”

宋希濂笑了,拿起筷子,扒了一口米饭。米饭虽然简单,却带着一股安心的味道——他知道,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算日军的舰炮再凶、坦克再猛,也挡不住他们守护家国的决心。

当天晚上,日军的动作越来越频繁。吴淞口外的“榛名”号战列舰开了几炮,炮弹落在吴淞口滩涂附近,炸起巨大的水柱,像是在示威。虹桥机场的日军也开始打冷枪,子弹时不时落在真如高地附近,却没敢发起进攻。

宋希濂在指挥部里待了一夜,时不时接到各部队的汇报:“大场防线一切正常,没有发现日军动向”“吴淞口滩涂的地雷已经埋完,士兵们正在站岗”“重炮营夜间射击训练完成,命中率达到八成”。

天快亮时,他接到了军政部的电报:“委员长电令,着36师、87师、88师及教导总队,死守上海,待后续援军抵达。望诸位将士奋勇杀敌,勿负国家!”

宋希濂握紧了电报,心里满是坚定。他走到指挥部外,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对着身边的通讯兵说:“给各部队发报,告诉弟兄们,委员长信任咱们,百姓们期待咱们,咱们一定要守住上海,为国家,为百姓,死战到底!”

通讯兵立正敬礼:“是!师座!”

阳光渐渐升起,照亮了真如高地的重炮阵,照亮了大场的战壕,照亮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陈阿福和士兵们已经站在了战壕里,手里握着枪,眼睛盯着虹桥机场的方向——他们知道,今天,很可能就是淞沪会战正式打响的日子。

“小鬼子,来吧!”陈阿福低声说道,眼神里满是坚定,“今天,咱们就在这里,跟你们拼了!”

远处的虹桥机场方向,日军的碉堡里传来了起床号声,一场注定惨烈的大战,已经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