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真如高地布炮阵(1 / 2)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十一日,上海真如高地。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刺破云层,重炮营的士兵们就已经在高地顶端忙碌起来。陈铭踩着露水,手里拿着水准仪,正对着虹桥机场的方向校准炮位——十二门德制150榴弹炮沿着高地边缘依次排开,炮管被晨光镀上一层冷金色,炮架下的沙袋堆得齐腰高,几个士兵正用铁锹把最后一点浮土拍实。

“二连注意!炮口仰角调至35度,方位角对准虹桥机场碉堡群,标尺1800米!”陈铭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昨天晚上他只睡了两个小时,刚把炮管卸下来,就忙着勘测炮位,连口热饭都没顾上吃。

一个老兵趴在炮镜前,眯着眼睛调整刻度:“营长,对准了!虹桥那边的鬼子碉堡看得清清楚楚,第一发就能轰掉他们的机枪巢!”

陈铭走过去,低头看了眼炮镜,果然能清晰看到虹桥机场边缘的水泥碉堡,碉堡上的机枪口像黑洞洞的眼睛,正对着真如方向。他心里一沉——日军这是把火力点直接架在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只要一开火,真如高地首当其冲。

“把伪装网盖好!”陈铭拍了拍老兵的肩膀,“鬼子的侦察机肯定会来,别让他们看出咱们的炮位。另外,让高射炮连把那两门苏制76高射炮架在高地两侧,一旦有敌机过来,立刻开火!”

“是!”老兵应了声,转身招呼士兵们展开绿色的伪装网,网眼上还挂着干枯的树枝,盖在炮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普通的灌木丛。

与此同时,真如火车站旁的临时指挥部里,一场紧急防御会议正在召开。宋希濂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板桌前,手里摊着上海西北郊的地图,孙元良、王敬久坐在两侧,面前的搪瓷缸里还冒着热气——那是当地百姓送来的绿茶,带着淡淡的清香。

“刚才侦察兵传回消息,日军在虹桥机场集结了第3师团第6联队,约3800人,配备12辆九四式装甲车,还有6门75山炮,就部署在机场跑道西侧。”宋希濂用红笔在地图上圈出“虹桥机场”,“他们昨天晚上已经开始挖战壕了,看样子是想先稳住阵地,等后续部队到齐再进攻。”

孙元良皱着眉,手指在“闸北”的位置划过:“我88师在闸北的阵地也不轻松,昨天有小股日军间谍混进市区,想破坏咱们的通讯线路,幸好被宪兵队抓了。现在我已经让士兵们在街道上设置路障,用麻袋装满沙土,就算鬼子的装甲车冲进来,也能挡一阵。”

王敬久喝了口茶,放下搪瓷缸:“我87师昨天已经在江湾的稻田里挖了反坦克壕,宽三米,深两米,里面还埋了些手榴弹,要是鬼子的坦克敢冲进来,保管让他们有来无回。另外,我还派了两个连的士兵,化装成农民,在江湾周边的村子里布防,一旦鬼子有动静,能第一时间报信。”

宋希濂点点头,拿起笔在地图上画了三条红线:“现在咱们三个师形成三角防御,36师在真如、大场,87师在江湾、庙行,88师在闸北、虹桥,互相支援。关键是通讯,昨天系统奖励的50台便携式无线电,我已经分给咱们三个师,每个营配两台,一定要确保通讯畅通,别到时候鬼子打过来了,咱们还不知道友军的情况。”

“放心!”孙元良和王敬久齐声应道。孙元良还补充道:“我已经让通讯兵把加密手册背熟了,每小时换一次密码,就算鬼子截获了信号,也破译不出来。”

会议刚结束,周明远就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脸色有些发白:“师座!军统上海站发来急电,说日军第三舰队的战列舰‘榛名’号已经抵达吴淞口外,舰上的360主炮能覆盖整个上海市区,他们还发现日军的登陆艇在吴淞口滩涂附近侦察,疑似想从那里登陆,绕到咱们防线后面!”

“360主炮?”宋希濂心里咯噔一下——这种口径的舰炮,一发炮弹就能炸平一栋楼,要是日军对着真如高地开炮,他们的重炮营根本扛不住。“让吴淞口的88师工兵连加快埋设地雷的速度,再派一个营的兵力去滩涂设防,别让鬼子轻易登陆。另外,让咱们的重炮营校准吴淞口方向的坐标,一旦‘榛名’号开炮,就用榴弹炮反击,就算打不沉它,也要逼它后退!”

“是!”周明远转身去发报。

此时的大场乡野,华侨突击连的士兵们正在挖战壕。陈阿福拿着一把工兵铲,用力铲着泥土——上海的土比南京的黏,一铲下去,泥土粘在铲上,甩都甩不掉。他的手心已经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却没敢停下——王大壮说,这战壕就是他们的命,挖得深一点,就能多挡住一颗子弹。

“阿福,歇会儿吧,喝口水。”王大壮递过来一个水壶,自己也靠在战壕壁上喘口气。不远处的田埂上,几个当地百姓正拿着锄头,帮他们一起挖战壕——一个老大爷一边挖,一边说:“小伙子们,你们放心,只要能打鬼子,我们老百姓有的是力气,你们要吃的、要喝的,尽管说!”

陈阿福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他看着百姓们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手里的工兵铲轻了不少:“大爷,谢谢您!我们一定好好打仗,把鬼子赶出去,不让他们欺负咱们老百姓!”

老大爷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我们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飞机的轰鸣声。陈铭从高地跑下来,大声喊道:“全体隐蔽!鬼子的侦察机来了!”

士兵们和百姓们立刻跳进战壕,趴在地上。陈阿福透过战壕的缝隙,看到三架日军九六式舰载侦察机从头顶飞过,机翼上的“旭日旗”格外刺眼。侦察机飞得很低,几乎能看清飞行员的脸,它们在大场上空盘旋了两圈,才朝着虹桥机场的方向飞去。

“狗日的小鬼子,肯定是来查咱们的阵地!”王大壮低声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