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立刻站起来,列队站好,齐声喊:“是!”
陈阿福站在队伍里,心里充满了干劲。他知道,加练巷战肯定是为了去上海做准备——那里有高楼,有窄巷,跟小鬼子打仗肯定要用得上。他攥紧了手里的毛巾,心里默念:“爹,你放心,我一定多杀鬼子,不让你失望!”
南京军政部里,一场关于“应对日军虹桥演习”的会议也在深夜召开。
蒋介石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宋希濂和孙元良联名发来的布防报告,脸色严肃。何应钦、陈立夫、白崇禧等人坐在两侧,手里都拿着文件,时不时交头接耳。
“宋希濂和孙元良的布防计划,大家都看了。”蒋介石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威严,“吴淞口布水雷,虹桥挖反坦克壕,36师和88师协同,思路是对的。但我担心,小鬼子的演习不只是演习,可能是进攻的前奏。”
白崇禧放下文件,说道:“委员长说得对。日军在华北增兵,在上海加舰,明显是想两面夹击。我建议,立刻调第18军到苏州集结,作为预备队,一旦上海开战,能随时支援;另外,让宋希濂的36师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开赴上海。”
陈立夫皱了皱眉,说道:“调18军会不会太显眼?万一刺激到小鬼子,让他们提前动手怎么办?我觉得还是先观望,等他们演习完了再说。”
“观望?”何应钦摇了摇头,“日军都把军舰开到吴淞口了,还怎么观望?再等下去,上海就危险了!我同意健生(白崇禧字)的意见,调18军到苏州,再让36师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蒋介石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好,就按健生和敬之的意思办。调18军去苏州,由罗卓英指挥;宋希濂的36师,从四月初开始,每周搞一次紧急集合演练,确保能在24小时内开赴上海。另外,让外交部跟日本驻华大使馆交涉,警告他们不要在虹桥搞大规模演习,以免引发冲突。”
会议结束后,何应钦立刻给宋希濂发了电报,传达蒋介石的命令。宋希濂收到电报时,已经是深夜,他正坐在指挥部里,看着吴淞口的布防地图。
“师座,军政部的电报。”周明远把电报递过来,“委员长让咱们每周搞紧急集合演练,还要随时准备开赴上海。”
宋希濂接过电报,看了一眼,点了点头:“好,明天就安排。让各部队做好准备,尤其是重炮营,要把炮拆开,装上车,确保紧急集合时能最快速度出发。另外,给孙元良发报,告诉他委员长调了18军到苏州,让他放心,咱们的援军很快就到。”
“是!”周明远应了声,转身去传达命令。
宋希濂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色。月光洒在训练场上,远处传来士兵们的鼾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但他知道,这份平静很快就会被打破——四月初的虹桥演习,就是暴风雨前的预兆。
【叮!宿主完成“紧急集合准备”部署,触发主线任务“备战上海”进度更新:30%。奖励积分8000,德制军用卡车10辆(已合理化伪装为“华侨捐赠运输车辆”),“重炮快速部署手册”1本。】
淡蓝色的光幕闪过,宋希濂收起怀表,心里踏实了不少。军用卡车正好能解决重炮运输的问题,重炮快速部署手册也能让重炮营更快形成战斗力。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接下来的计划:
1.组织36师首次紧急集合演练,检验部队反应速度;
2.派参谋去苏州,与18军罗卓英军长对接,制定协同作战计划;
3.督促重炮营学习快速部署手册,确保能在两小时内完成炮位架设;
4.联系苏联顾问,请求再派一批教官来,指导巷战和攻坚战术。
写完后,宋希濂把纸收好,站起身。他知道,离7月7日越来越近,离日军的虹桥演习也只有几天了。他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做好准备,才能在战争爆发时,给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东京日军参谋本部里,一场关于“虹桥演习”的会议也在秘密召开。
陆军大臣杉山元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上海驻屯军发来的情报,脸色阴沉:“南京政府,调了36师和18军准备支援上海,看来他们已经察觉到我们的意图了。”
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站在地图前,指着虹桥机场说:“没关系。咱们的演习照常进行,而且要加大规模,派一个联队的兵力,再加上装甲车和飞机,让南京政府知道咱们的实力。要是他们敢反抗,就借机发起进攻,一举占领上海!”
杉山元点了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狂热:“好!就这么办。让上海驻屯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做好准备,四月二日,准时开始演习!要是南京政府敢阻拦,就按计划进攻!”
夜色渐深,南京和东京的决策者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虹桥演习”做着准备。一边是守护家国的决心,一边是侵略扩张的野心,两股力量的碰撞,注定要在上海这片土地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宋希濂站在指挥部里,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默念:“小鬼子,你们的演习,我们接下了。这一次,我们不会再让你们轻易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