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福尔摩斯(1 / 2)

【虽然听着很不爽,但人家说得确实有道理啊。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诗词歌赋、写意山水才是主流,确实更重感性思维。】

【詹金斯这已经算很客气了,没直接说我们根本写不出像样的硬核推理。他至少还表示期待‘有趣的尝试’,虽然听起来更像是一种礼貌性的怜悯。】

而那些原本还对本土创作抱有一丝期望,或者单纯被这种一边倒的、带着文化优越感的贬损激怒的读者与文化界人士,则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憋闷、屈辱与无力。

他们渴望能有一个强有力的声音、一部掷地有声的作品来打破这种令人窒息的局面,来为本土创作正名,却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曙光。

在这种极度压抑和挫败的氛围下,连之前那些关于“言吾或许可以一试”的微弱议论与幻想,也几乎彻底消失了。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即便言吾是百年难遇的天才,创造了诸多奇迹。

但要在对方最擅长、规则早已被其定义的硬核推理领域,去正面挑战并击败如日中天、被奉为圭臬的奥利弗·詹金斯,也无疑是以卵击石、痴人说梦的天方夜谭。

就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且舆论风向几乎呈现一边倒的压抑时刻,云顶苑书房内,斯语为《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上册,敲下了最后一个完美收官的句点。

他缓缓向后,靠在舒适的人体工学椅背上,目光平静地扫过屏幕上那凝聚了另一个世界无数智慧与心血的文字。

外界的喧嚣、詹金斯那包裹在礼貌下的傲慢、本国读者的失望、愤懑与潜藏的期盼……

所有这些信息的丝线,都如同蛛网般连接在他远超常人的感知中,他了然于胸,却并未扰乱他丝毫的心绪。

他知道,投下这颗注定将重塑整个推理文学版图的重磅炸弹的时机,即将成熟。

一场即将席卷全球推理界、重新定义“推理”为何物的思想风暴与审美革命,很快就要以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贝克街221b那间略显凌乱的公寓为起点,在这个名为蓝星的世界猛烈刮起。

而那位名叫夏洛克·福尔摩斯的侦探,将用他的烟斗与小提琴,他的可卡因瓶与化学实验器皿,他那超越时代的演绎法。

以及他那深藏在冷漠外表下的炽热正义感,向所有人,包括那位傲慢的詹金斯先生,清晰地昭示:

什么才是推理文学中,真正的、永恒的、无法逾越的巅峰。

就在关于大秦联邦推理小说创作水平的讨论陷入最低谷,奥利弗·詹金斯那番包裹在礼貌外衣下、实则充满文化优越感的言论仍在网络空间持续发酵。

引发出阵阵自省与悲观共鸣,甚至开始有颇具影响力的评论者断言大秦在此领域将“长期无法望其项背”,需要“虚心学习至少二十年”之际。

一场精心策划、却对外界完全保密的文学突袭,骤然拉开了帷幕。

言究堂文化与战略合作伙伴“墨痕”App,仿佛两位默契的狙击手,在舆论战场最压抑的时刻,毫无征兆地同时投下了一枚足以引爆全球推理文学界的深水炸弹。

没有冗长的预热,没有吊人胃口的宣传造势,没有任何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