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片刻,一个清晰而有力的念头,如同破开迷雾的灯塔,在他深邃的心海中浮现:
“当我拿出《福尔摩斯探案集》,诸位又该如何应对?”
他已决意,将这部在另一个世界推理文学史上矗立不倒、定义了整个类型小说标准的巍峨丰碑,原汁原味却又恰到好处地“本地化”后,带到蓝星这片亟待真正杰作滋养的土地上。
为了制造更持久、更深入的轰动效应,如同交响乐般拥有起承转合,并确保这部巨着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他精心规划了分册出版的策略。
上册,将以《血字的研究》和《四签名》这两部重量级中篇作为核心基石,隆重引入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位惊世骇俗、前无古人的咨询侦探及其独一无二的“演绎法”推理体系。
并辅以《波希米亚丑闻》、《红发会》、《身份案》等一系列构思精巧、令人拍案叫绝的短篇故事。
如同众星拱月,初步却无比深刻地展现福尔摩斯那超越时代的观察力、知识广度与人格魅力。
而下册,则将收录那部弥漫着哥特式恐怖氛围、情节跌宕起伏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以及《归来记》中《空屋》、《跳舞的小人》等众多经典案件,将福尔摩斯的神话推向无可争议的顶峰,彻底巩固其不朽的地位。
宏大的构思已然在脑海中清晰如星图,斯语便彻底沉静下来,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
这实则是将他脑海中那部巨着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精妙绝伦的推理环节,以符合蓝星大秦联邦语言习惯与文化背景的、精准而传神的笔触,进行一场伟大的“翻译”与艺术再创造。
他刻意放缓了节奏,字斟句酌,如同最苛刻的匠人打磨璞玉,力求在语言风格、细节考据和逻辑严密性上做到无可挑剔,经得起最苛刻的评论家和最狂热的推理迷的反复推敲。
然而,在他于静默中潜心创造传奇的这段时间里,外界的舆论场非但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平息,反而如同被不断添加柴薪的炉火,愈演愈烈。
随着《血色晚宴》的热度持续占据榜首,其作者奥利弗·詹金斯的其他几部旧作也被嗅觉灵敏的出版商迅速引进。
一股对北陆联邦推理小说,尤其是对詹金斯个人的推崇之风,在大秦联邦的读者圈、评论界中,几乎形成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
围博和一些知名文学论坛上,诸如
“论大秦推理小说与北陆的世纪差距:从《血色晚宴》说起”
“我们为什么永远拍不出《血色晚宴》这样逻辑缜密的作品?”
“理性讨论:大秦的文化基因里是否先天缺乏严格的逻辑思维?”
之类的长篇分析帖和讨论串层出不穷,总能引来极高的点击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