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语话音落下,周围陷入短暂的沉思。
韩立先是皱眉,随即眼中猛地爆发出明亮的光彩!
他反复默念着“磨穿铁砚魂”、“磨穿铁砚魄”,越品越觉得味道对了!
那种金石之气、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瞬间凸显出来,比原先的“心”字,不知高明了多少!
生硬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浑融天成的力量感!
“妙!妙啊!”韩立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对着斯语深深一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斯语先生一字之易,点石成金!韩立受教了!”
他脸上的沮丧一扫而空,只剩下满满的敬佩与感激。
周围众人也纷纷露出恍然和惊叹的神色。
“原来如此!‘魂’字确实更贴切!”
“不仅贴切,意境也瞬间开阔了!”
“斯语先生不仅自己写得好,这点评的眼光也如此毒辣!”
“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却又让人心服口服!”
周文渊老先生抚须微笑,看向斯语的目光更加赞赏,“不矜才,不使气,点拨后学,切中肯綮,善哉。”
苏芷柔也美目流转,心中暗赞,“不仅才高,心性亦佳。难怪能有如此成就。”
经此一事,斯语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更为丰满。
他不仅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天才,更是一个可以交流、乐于分享、且拥有深厚鉴赏力的同道中人。
接下来的宴会,气氛更加融洽热烈。
斯语没有再轻易点评他人作品,更多的是与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协会成员们随意交谈,听他们讲述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学轶事,也分享一些自己关于现代与古典文学融合的浅见(当然是经过筛选的)。
他谦和的态度、渊博的见识(在某些领域)和偶尔流露的犀利见解,赢得了广泛的好感。
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宴”,直到月上中天才渐渐散去。
斯语回到下榻的酒店,回想今晚的经历,觉得颇有收获。
这不仅是一次才华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入观察和融入这个平行世界传统文化圈层的契机。
而明后两日的自由交流,想必还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他的“文化宝库”与这个世界的碰撞,才刚刚开始。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日的交流活动安排在午后,形式依旧是与昨晚相似的“文宴”,但地点换到了“曲苑”中另一处更为开阔疏朗的所在——“荷风四面亭”。
这是一座建于大片荷塘之上的大型水阁,四面通透,以曲折的回廊与岸边相连。
盛夏时节,亭外荷叶田田,荷花亭亭,或粉或白,清雅脱俗。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荷香与清凉的水汽,驱散了午后的几分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