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小道(2 / 2)

一位以评论犀利(或者说尖刻)着称的理事,抿着茶水,略带些酸意地开了口:

“斯语此子,音乐上的天赋,我等是佩服的。文学上,那几首现代诗和小说,也确实有些巧思。但单论古诗一道嘛……”

他拖长了语调,摇了摇头。

“除了早期那首《归嵩山作》和那首咏《西瓜》的小品还算可圈可点,后面可曾再见他有什么完整的古体诗作问世?没有了吧?”

旁边一人接口道:“是啊,倒是留下了这几句惊鸿一瞥的残句,惹得人心痒难耐。

依我看,怕是才气已尽,偶得佳句却无力成篇,只好转而写些更易驾驭的现代诗和小说了。

毕竟,古体诗词格律严谨,最考较功力底蕴,不是光靠一点灵气就够的。”

这话语在封闭的茶会上,带着几分文人相轻的意味,倒也无人觉得太过分。

然而,不知是哪位与会者将这番私下议论添油加醋地传了出去。

经过几轮口耳相传和网络发酵,事情的味道就完全变了。

传到后来,竟成了“古诗协会权威人士公开批评斯语:古诗词才气已尽,只会写现代诗和小说这类小道!”

“惊爆!古诗协会看不起斯语,称其不配为诗人!”

类似耸人听闻的标题,开始在一些自媒体和论坛上出现。

虽然大多数理智的网友和斯语的粉丝对此嗤之以鼻: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人家随口几句,你们整个协会都接不上,还有脸说?】

【斯语大大需要他们承认?笑话!】

但也不乏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以及部分本就对斯语横空出世、打破原有圈子格局感到不适的文人,在暗中推波助澜。

争议,就这样被摆上了台面。

连顾磊都注意到了这些愈演愈烈的言论,他有些担忧地向斯语汇报,“老板,古诗协会那边……

虽然是一些不负责的传言,但影响不太好,是否需要我们出面澄清一下?或者,联系一下协会方面?”

斯语正在审阅《封神演义》中“九曲黄河阵”的章节,闻言头也没抬,语气平淡无波:

“澄清什么?”

“他们说的,并非全无道理。”斯语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屏幕上,“我确实,许久未作完整的古诗词了。”

他的语气里听不出任何情绪,既无恼怒,也无自得,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顾磊一愣,有些不解。

斯语终于将目光从屏幕上移开,看向顾磊,眼神深邃,“他们不是在质疑我‘无才’,‘只会小道’吗?”

他微微停顿,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那并非笑意,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兴致。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看看,‘小道’能否通‘大道’。”

“至于古诗……”

他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重新将目光投回屏幕,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了一下,仿佛已经将这件外界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抛诸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