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官方合作(2 / 2)

“有事吗,赵航同学?”

斯语停下脚步,语气平和。

赵航深吸一口气,仿佛鼓足了勇气,从背包里拿出一个U盘,双手递了过来。

“我……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了一个小工作室,一直在尝试做一些融合传统民乐和电子音乐的实验性作品。

我们……我们听了《回马枪》,非常非常震撼!

觉得您……不,觉得问徵老师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解,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语速加快,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渴望,“这是我们工作室最近做的一个小样,融合了古筝、琵琶和合成器音色,想……想请您听听看,给我们提提意见。

我们知道这很冒昧,但是……我们真的很希望能有机会,向您学习,甚至……

未来能有机会参与到问徵老师的音乐项目中,哪怕是做一些最基础的辅助工作也好!”

斯语看着眼前这个因为激动而脸颊泛红的同学,又看了看他手中那枚小小的U盘,没有立刻接过。

他能感受到赵航话语中的真诚和对音乐纯粹的热爱。

这种校园内未被世俗过多浸染的、充满探索精神的创作热情,让他想起了一些久远的东西。

他略一沉吟,没有直接答应,而是问道:“你们工作室,除了你,还有谁?”

“还有民乐系的林薇,她古筝弹得特别好!

还有计算机系的王涛,他负责编程和音效合成……”

赵航连忙介绍。

斯语点了点头,这才接过U盘,语气依旧平静,“东西我收下了,有空会听。

至于意见和机会,要看作品本身。”

他没有给出任何承诺,但也没有直接拒绝。

赵航却像是得到了莫大的鼓励,连连鞠躬。

“谢谢!谢谢斯语同学!不,谢谢您!您能听就是我们最大的荣幸了!”

说完,他几乎是雀跃着跑开了。

斯语将U盘放入口袋,继续向校外走去。

他意识到,除了外部的商业合作,校园内部也潜藏着未被发掘的才华和可能性。

或许,言究堂音乐未来的新鲜血液,除了社会上的成熟音乐人,也可以从这些充满激情和想法的年轻学子中汲取。

傍晚,斯语接到了顾磊的电话,汇报完环宇出版集团的事宜后,顾磊提到了另一个消息。

“老板,今天下午,大秦联邦文化与旅游部下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中心’联系了我们。”

顾磊的语气带着一丝审慎,“他们注意到了《回马枪》对传统戏曲推广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鬼吹灯》中涉及的民俗元素所引发的公众讨论。”

“他们想做什么?”

斯语问道,心中略有猜测。

“他们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合作意向。”

(库存仅剩的一章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