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怂恿(1 / 2)

他立刻行动起来,拉着凌云深入研究歌谱:“你看这里,‘风中英雄叹彷徨,一杆缨枪竖身旁’,这个‘叹’字,我们可以用老生的念白方式来处理,增加沧桑感。

‘相视一笑梦一场’,这里的身段,可以融入一个且角柔美的转身回首,体现红颜的刹那芳华。

到了副歌部分,‘我英姿那飒爽回马枪’,这个亮相,必须干脆利落,眼神要锐利,要有那种沙场点兵的霸气!”

梅永年甚至还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枪法,结合戏曲武生的身段,初步设计了一套简练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动作,准备在未来的表演中融入。

“怀抱琵琶迎门刺,我们可以这样……怪蟒翻身背后藏,这个翻身要有力度!还有最后那个‘看我回马枪hehe~’,这个笑声,要带点戏曲丑角的狡黠和自信,画龙点睛!”

师徒二人完全沉浸在了对《回马枪》的再度创作与打磨之中。

决心要将这首横空出世、完美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作品,打造成一座连接戏曲艺术与当代年轻观众的桥梁。

让那一声“回马枪”的呼喝,能穿透时空,唤醒人们对这份“匠心”的重新关注。

在梅永年和凌云师徒二人开始闭门打磨《回马枪》之后,斯语也并非完全放手。

他知道,这首歌的成功,关键在于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乳交融,而非生硬的拼凑。

因此,他又特意去了几次梅永年那处僻静的小院,与师徒二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针对歌曲中关键的戏腔与念白部分,斯语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凌老师,梅师傅,关于戏腔的运用,我的想法是,它不应该仅仅是点缀。

在‘梅雪争春未肯降,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样的段落,可以适当融入青衣的婉转唱腔,突出意境之美。

而到了‘风中英雄叹彷徨’的‘叹’字,或许可以借鉴老生那种苍凉沉郁的吐纳方式,增加角色的深度。

最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要大于程式的展示。”

梅永年听得连连点头:“斯语先生此言甚是!

戏腔是为歌曲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更要让年轻听众觉得好听,不突兀。”

凌云也认真记下,尝试着用不同的发声位置和气息控制来演绎这几句,寻找着那个传统韵味与现代听感的最佳平衡点。

对于歌曲中那段极具特色的念白部分:

“手持丈二枪北战关外南过江

上山猛虎斗也能入海捉龙王

此枪路法八十四一路更比一路强……”

斯语解释道:“这一段,我的设想是,它要抓住京剧念白的‘神韵’——那种铿锵的节奏感、饱满的底气和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

但是,在具体的咬字和发音上,可以不必完全遵循过于严格的湖广音、中州韵,而是做适当的现代化、口语化处理,让它更清晰,更容易被不熟悉戏曲的听众接受和理解。

比如,‘怀抱琵琶迎门刺’的‘刺’字,可以不必咬得那么死,更干脆利落一些。

‘看我回马枪hehe~’这里的笑声,要的是那种自信、洒脱甚至带点俏皮的感觉,可以放松一点,不必完全照搬丑角那种程式化的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