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 > 第56章 嘉兴城漫步,回忆启蒙路

第56章 嘉兴城漫步,回忆启蒙路(1 / 2)

晨雾像揉碎的棉絮,贴在嘉兴城的青石板路上,踩上去软乎乎的,露水透过布鞋底渗进来,凉丝丝的。林越拢了拢素色道袍的领口,指尖触到袍角缝补的针脚——这是丘处机在重阳宫亲手为他缝的,当时他刚从襄阳赶来,道袍被蒙古兵的弯刀划了个大口子,老道长戴着老花镜,用藏青色的丝线缝了三道,说“缝得密些,能挡风”。

此刻视野角落的传送倒计时正微弱跳动:00:28:17。淡蓝色的数字像浸在水里的墨,随着他的呼吸轻轻晃。世界排斥力还没到灼人的程度,只是丹田内的先天真气像被一层薄纱裹着,流转时多了几分滞涩——但他还是想在这最后半个时辰里,把嘉兴城的老街走一遍。

这是他武学启蒙的“根”。

南门外的老街口,南湖菱摊的白雾正顺着风飘过来,裹着一股清甜的水汽。摊主是个扎蓝布头巾的老妇,头巾角磨得发白,手里的铁勺在粗瓷锅里“哐当”响,锅里的菱角煮得爆开了口,粉白的菱肉露出来,在滚水里翻着圈。

“后生,要碗热菱角不?刚煮好的,暖身子。”老妇抬头时,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指节上沾着菱角的黏液,“今早南湖里刚采的,比昨日的甜。”

林越点点头,从怀里摸出几枚铜钱放在木桌上。铜钱是襄阳城的样式,边缘还带着攻城战时沾的铜绿。老妇接过铜钱,在手里掂了掂,笑着说:“后生是从襄阳来的吧?前几日听评书先生说,襄阳城来了位先天境的大侠,一剑能斩断三千斤的攻城锤,是不是真的?”

林越刚要开口,喉间却突然发涩。他望着粗瓷碗里冒着热气的菱角,白雾模糊了视线,记忆突然跳回了十年前的清虚观——

那时他还是个扎着小辫的道童,裹着洗得发白的道袍,坐在丹房的小凳上,手里捧着同样粗瓷的碗,碗里是马钰道长煮的菱角粥。粥里只放了半勺糖,却甜得他舌尖发颤。丹房里飘着松针的清香,马钰道长坐在对面的蒲团上,手里捻着一串檀木念珠,念珠上的包浆亮得能映出人影。

“小道童,慢点喝,别烫着。”马钰的声音像丹房里的炭火,温温的,“学武和喝粥一样,急不得。你看这粥,要等它凉透了才好入口;真气要等它在丹田沉住了,才好顺着经脉走。”

说着,马钰抬起右手,指尖凝起一缕淡白色的气劲,像蚕丝似的飘到碗沿。林越睁大眼睛看着,那缕气劲刚触到粥面,冒得正欢的热气就“唰”地散了大半,碗沿的水珠瞬间凝成了小冰晶。

“这是先天功的基础气劲,你现在还练不了。”马钰收回手,把念珠放在桌上,“今日先教你吐纳。吸气时,你就想山间的松风,从鼻腔钻进来,绕着丹田转一圈;呼气时,就想观后的溪水,顺着经脉流出去,把身子里的浊气都带跑。”

林越放下碗,学着马钰的样子闭上眼睛,挺胸抬头。可他刚吸了口气,就忍不住咳嗽起来——气没绕到丹田,倒呛进了喉咙。他睁开眼,看见马钰正笑着摇头,手里多了一杯温水:“别急,第一次吐纳都这样。你看窗外的松树,它长了三十年,才长到这么粗;你学武也得慢慢来,一日练一个时辰,十年后也能有真气。”

那天下午,林越在观后的松树下练了一下午吐纳。阳光透过松针洒在他身上,像铺了层碎金。他一遍遍吸气、呼气,直到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才终于感觉到丹田有了一丝微弱的暖意——那暖意像颗小石子,在丹田底轻轻沉住了。

【视野角落突然弹出淡蓝色的面板,字体是暖黄色的,像极了当时的松针光,上面是泛黄的“早期成长记录”】

“早期成长记录1(清虚观启蒙?十年前):

武学状态:空白(无基础技能,体质3\/10,敏捷2\/10,经脉韧性1\/10)

习得技能:基础吐纳法(入门10%)

技能效果:每日练习1时辰,可增强丹田气感(+0.01气感\/天),体质缓慢提升(+0.1体质\/月)

练习场景:清虚观后松树林(每日辰时-巳时,伴松针香、溪水声)

道学感悟:初识‘静’字诀(道心值5\/100)

感悟来源:马钰道长‘喝粥论武’、松针下沉气吐纳

具体表现:可专注吐纳1炷香(此前最长仅半炷香),不易被外界干扰(如松鼠爬树声、风吹松针声)

导师:马钰(重阳宫二代弟子,先天功传人)

指导细节:每日辰时授课,亲手煮菱角粥(每周三加半勺糖),纠正吐纳姿势(肩要沉、胸要含、腹要松)

关键道具:粗瓷碗(马钰赠,碗底刻‘静’字)、洗旧道袍(观里统一缝制,左胸有‘清虚’二字)”

林越用勺子舀起一颗菱角,咬开焦脆的外壳,粉白的菱肉在嘴里化开,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和十年前的菱角粥一模一样。他抬头对老妇笑了笑:“评书先生说的是真的,不过那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襄阳城的百姓和守城的将士,一起守住了城。”

老妇点点头,又往他碗里加了两颗菱角:“后生是个实在人。不像有些江湖人,打了点胜仗就吹得天花乱坠。”

林越捧着碗继续往前走,老街的石板路越往里走越窄,两侧的砖墙爬满了爬山虎,叶子上的露水滴在肩上,凉丝丝的。走到中段时,听见二楼传来“啪”的一声醒木响,接着是评书先生洪亮的声音:“话说那蒙古军的怯薛军,推着三千斤的巨型攻城锤,往襄阳南门撞去!那攻城锤裹着两层熟铁,锤头上的铁刺比匕首还尖,一下就把城门撞出了个窟窿!”

楼下的茶馆坐满了人,茶客们手里捧着粗瓷茶杯,听得眼睛都直了。有人拍着桌子喊:“先生,后来呢?林大侠怎么挡住的?”

“别急啊!”评书先生捋着山羊胡,喝了口茶,“就在这危急关头,林大侠提着青铜剑,从城楼上跳了下去!你们猜怎么着?他周身围着金色的真气,像披了件金甲!那青铜剑砍在攻城锤的木柄上,‘咔嚓’一声,碗口粗的橡木柄就断了!”

茶客们纷纷叫好,有人举起茶杯:“好!这才是大侠的样子!”

林越站在茶馆外的柱子旁,背靠着冰凉的砖墙,听着里面的议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青铜剑鞘。剑鞘上有一道深痕,是襄阳保卫战时,被欧阳锋的蛤蟆功毒劲划的——当时他刚突破先天境,真气还不熟练,却还是挡在了郭靖身前。

那天的襄阳城头,血腥味浓得呛人。投石车的石弹像下雨似的砸下来,木梁断裂的“嘎吱”声混着士兵的惨叫,在耳边响个不停。郭靖的玄色披风被石弹划了个大口子,露出里面的锁子甲,锁子甲上的血已经凝住了,呈暗褐色。他对着林越喊:“林兄弟,你去守住东门,南门我来挡!”

可林越刚跑了两步,就看见一道灰影从蒙古军的阵中窜出来——是欧阳锋!他周身围着暗紫色的毒劲,像条毒蛇似的扑向郭靖的后心。郭靖当时正全力推着攻城锤,根本没察觉身后的偷袭。

“郭大哥,小心!”林越几乎是本能地冲了过去,丹田内的金色真气瞬间涌到身前,凝成一道半尺厚的气盾。“嘭”的一声,欧阳锋的毒掌结结实实地拍在气盾上,气盾上的金光瞬间暗了几分,暗紫色的毒劲像藤蔓似的缠上来,顺着气盾往他经脉里钻。

“小子,你找死!”欧阳锋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刺耳得很。他左掌再次凝聚毒劲,对着林越的头颅拍来。

林越握紧青铜剑,咬着牙运转道武同源的真气。他想起马钰说的“顺”,想起丘处机说的“守中致和”,金色真气突然变了轨迹,不再硬抗毒劲,而是顺着毒劲的方向绕了个圈,接着猛地发力,把毒劲反弹了回去。同时,他举起青铜剑,对着欧阳锋的手腕斩去——剑刃裹着金色真气,像道闪电似的。

欧阳锋没想到他能反弹毒劲,慌忙后退,却还是被剑气划到了手腕,血瞬间流了出来。“你……你竟突破了先天境?”欧阳锋的眼神里满是震惊,“不可能!你才练了几年武!”

林越没有回答,只觉得丹田内的真气像开了闸的洪水,顺着经脉流遍全身。之前练了十年的吐纳、重阳宫论道的感悟、桃花岛学的奇门五转,此刻都融会贯通了。金色的真气在周身凝成了一道光罩,连石弹砸在上面,都被震成了粉末。

【面板再次弹出,这次的字体是耀眼的金色,像极了当时的先天真气,上面是“关键成长节点记录”】

“关键成长节点(襄阳保卫战?三个月前):

境界突破:后天境巅峰→先天境初阶100%

突破契机:欧阳锋偷袭郭靖,生死关头激发道武同源潜力,丹田气感爆发(气感值从80\/100→100\/100)

突破表现:

丹田内金色气旋成型(直径3寸,每分钟旋转30圈),先天真气自主流转(无需刻意运功)

经脉扩张3倍(原经脉直径1→3),可承受高强度真气冲击(如欧阳锋毒劲反弹)

体表自动生成先天真气罩(厚度0.5寸,防御强度等同玄铁盾,可净化毒劲\/邪劲)

先天真气解锁:小成25.7%

核心能力:

离体攻击:先天气刃(金色,射程30丈,可斩断3寸厚精铁,每道气刃消耗5%内力)

防御具象化:先天气盾(可覆盖周身5丈范围,保护10名友军,持续1炷香\/次)

感知跃迁:可感知百里内天地灵气流动(蒙古军粮草营位置、欧阳锋偷袭轨迹均靠此察觉)

战斗成果:

斩断蒙古军巨型攻城锤(重量3000斤,橡木柄直径1尺)

反弹欧阳锋蛤蟆功毒劲(毒劲强度80\/100,未造成经脉损伤)

协助守住襄阳南门(剧情主线完成度从70%→100%)

羁绊解锁:

郭靖(生死之交):共抗欧阳锋、同守襄阳,以“守护中原”为诺,羁绊值100%

黄蓉(生死之交):黄蓉赠软猬甲、传守城妙计,以“信任”为基,羁绊值100%

羁绊效果:战斗中可共享视野(如郭靖察觉左侧敌兵,林越可同步感知),真气协同加成(两人真气叠加时,防御+20%)”

茶馆里的评书还在继续,评书先生拍着醒木喊:“林大侠不仅守住了襄阳,还和郭靖大侠结为生死之交!后来啊,他去重阳宫论道,马钰道长还赠了他《道德经》注疏,让他的道武同源更上一层楼!”

林越笑了笑,捧着碗往前走。前面是家铁匠铺,铺子门口挂着“李记铁匠铺”的幌子,幌子上的布磨得发亮。铺子里的铁匠正挥着大锤打铁,“叮叮当当”的声响里,火星溅落在地上,像极了襄阳城头的烽火。

铁匠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光着膀子,古铜色的皮肤上全是汗珠。他把烧红的铁坯放在铁砧上,大锤落下时,铁坯发出“滋啦”的声响,火星溅得有三尺高。林越停下脚步,看着铁匠把铁坯打成剑胚,剑胚的形状渐渐清晰——和他的青铜剑很像。

他的青铜剑就是在襄阳的铁匠铺定制的。当时铁匠铺的老掌柜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全白了,却还能挥得动十斤重的锤。老掌柜拿着玄铁胚说:“后生,这是百年玄铁,能承受住先天真气。我给你打宽两寸、长三尺的剑,剑柄用枣木,握着手感好。”

林越记得很清楚,老掌柜打剑时,用的是南湖的水淬火。他说:“南湖的水软,淬出来的剑不脆;要是用黄河的水,剑就太硬,容易断。”那天晚上,老掌柜在铺子里守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把剑递给林越时,眼里满是骄傲:“你试试,这剑能斩断普通的精铁。”

林越接过剑,拔出剑鞘,阳光照在剑刃上,泛着冷光。他试着注入一丝真气,剑刃瞬间亮起淡金色的光,连空气都被划出了细微的声响。老掌柜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剑配好侠!你拿着这剑,要多杀蒙古兵,守住襄阳城!”

后来,这把剑陪他走过了很多地方——襄阳城头斩攻城锤,桃花岛雾中藏剑招,终南山脚战排斥力。剑鞘上的每一道划痕,都是他成长的印记:最深的那道是欧阳锋划的,最短的那道是桃花岛的桃枝勾的,最浅的那道是嘉兴老街的石板路磨的。

【面板弹出“武器成长记录”,字体是青铜色的,和剑鞘的颜色一样】

“武器成长记录(青铜剑?从玄铁胚到先天剑):

基础信息:

材质:百年玄铁(襄阳城外铁矿开采,含铁量98%,韧性85\/100)

尺寸:剑长3尺(刃长2尺2寸,柄长8寸),剑宽2寸,剑厚0.3寸

重量:3斤6两(适合单手使用,可双手发力斩重型目标)

锻造过程:

熔胚:襄阳李记铁匠铺,用松木火(温度1200c)熔玄铁胚,耗时3时辰

锻打:老掌柜挥锤1800次,每锤力度均匀(100斤\/次),打成剑形

淬火:用南湖活水(水温15c)淬火3次,每次间隔1炷香,增强韧性

开刃:用细磨石磨7天,刃口锋利度达90\/100(可斩断铜钱)

进阶过程:

先天真气浸润(襄阳保卫战后):每日注入先天真气1时辰,持续7天,剑刃可储存真气(最多储存10%内力)

奇门五转加持(桃花岛学后):借奇门“聚气”之法,剑劲可一分为三(射程20丈,覆盖范围5丈)

道武同源融合(重阳宫论道后):剑刃可随道心变化调整锋芒(刚锐\/温润),刚锐时斩甲,温润时点穴

战斗记录:

襄阳保卫战:斩断3000斤攻城锤橡木柄(1次),划伤欧阳锋手腕(1次)

桃花岛练剑:斩断3块青石(每块重量500斤),雾中藏剑招(成功闪避黄药师3次试探)

终南山脚:抵挡世界排斥力冲击(3次),未出现裂纹(韧性达标)”

林越走到铁匠铺前,铁匠正好打完一把剑,把剑胚放进水里淬火。“滋啦”一声,白雾冒起来,裹着铁的腥味。铁匠抬头看见林越,笑着喊:“后生,要打剑吗?我这手艺,在嘉兴城是最好的!”

林越摇摇头,举起手里的青铜剑:“我已有剑了,就是想看看打铁。”

铁匠凑过来看了看他的剑,眼里满是惊叹:“这剑是玄铁打的吧?刃口亮得能映出人影,还裹着真气,是把好剑!”

林越笑了笑,转身继续往前走。老街的尽头就是南湖,湖水泛着淡金色的光,远处的画舫慢慢划过,船娘的歌声顺着风飘过来,软乎乎的,像江南的雨。湖边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拿着木剑对着柳树比划,木剑上还缠着红绸带,随风飘着。

“喝!我是林大侠!我要练道武同源!”小姑娘踮着脚尖,举起木剑对着柳枝砍去,柳枝晃了晃,落下几片叶子。她皱着眉头,又砍了一次,这次终于砍断了一根细枝,高兴得蹦了起来:“我成功啦!我能保护爹娘啦!”

林越站在不远处看着,想起了自己刚学剑时的样子——

那是在清虚观的后院,他拿着一把木剑,木剑是马钰用松木做的,剑柄缠着粗布,防止打滑。他对着松树练马钰教的“松风剑法”,第一招“松针点点”,他练了几十次,都没能把松针打下来。

“剑要握稳,手腕别晃。”马钰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根松枝,轻轻敲了敲他的手腕,“你看松树的枝桠,它长的时候是往上的,你挥剑也要往上提,不是往下砍。”

林越照着马钰的话做,手腕轻轻一提,木剑对着松针划去。“唰”的一声,几片松针飘了下来。他高兴得跳起来,抱着马钰的腿喊:“道长!我成功啦!我能打松针啦!”

马钰摸着他的头,笑着说:“剑是用来护人的,不是用来砍树的。你今日对着松树练,是想护这棵松;日后对着敌人练,是想护观里的师兄、山下的百姓。只要初心不变,你的剑心就不会偏。”

后来他去桃花岛,黄药师教他奇门五转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当时黄药师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玉箫,箫管上刻着《碧海潮生曲》的曲谱。他指着羊皮阵图说:“奇门不是用来困人的,是用来护桃花岛的;五转不是用来伤人的,是用来借潮汐、花木的力气,挡住坏人。你道武双修,要记住‘武’是‘道’的手脚,‘道’是‘武’的本心。”

黄药师教他“聚气”时,让他对着桃花瓣练。“你把真气注入‘生门’,让花瓣聚成气罩。”黄药师的玉箫一点石桌上的阵图,“气罩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太硬会把花瓣震碎,太软挡不住风。这就像你的道心,要刚柔并济。”

林越练了一下午,终于让花瓣聚成了气罩。黄药师看着气罩,点了点头:“不错,比郭靖那傻小子聪明。他当年学奇门,练了三天都没聚成气罩。”

再后来,他在荒山野岭的破庙遇到洪七公。洪七公蹲在篝火旁烤叫花鸡,鸡皮烤得金黄,油渍滴在火里,溅起细小的火星。洪七公撕下一条鸡腿递给林越:“小子,尝尝我的叫花鸡,比黄蓉那丫头做的还香!”

林越接过鸡腿,咬了一口,肉质鲜嫩,带着三花酒的香味。洪七公看着他,突然收起笑容,从怀里摸出打狗棒:“这打狗棒法,我只传丐帮的帮主。可你守襄阳、护百姓,有侠义之心,比那些占着帮主位置却欺压弱小的人强多了。”

洪七公握着他的手,把打狗棒放在他掌心:“这棒法的核心是‘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你看这根棒,它是软的,却能挡住硬的兵器——就像你道武同源的‘柔’,能化解敌人的‘刚’。”

说着,洪七公拿起一根枯枝,演示“棒打狗头”:“这招看着刚猛,其实藏着卸力的巧劲。敌人的兵器砍过来,你用棒头轻轻一拨,就能把他的力气引到旁边,再顺势打他的手腕。”

林越跟着枯枝比划,先天真气顺着枯枝流转。他想起马钰的“静”、黄药师的“势”,突然明白了:打狗棒法的“借力”,就是道学“顺势而为”的具象化;棒法的“七十二变”,就是奇门五转“转势”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