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暗度陈仓(1 / 2)

就在牛金星于府中长吁短叹,暗自打理行装的同时,李过、刘芳亮、高一功率领的五千精锐,正如同潜行的猎豹,在秦岭的崇山峻岭间艰难而坚定地向西跋涉。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他们完全舍弃了官道,专拣人迹罕至的小路、山径前行。

时值盛夏,山林间闷热潮湿,蚊虫肆虐,荆棘丛生。

士兵们背负着沉重的兵器和数日干粮,汗水浸透了衣衫,又被林间的露水打湿,如此反复,不少人身上都起了痱子,甚至磨破了脚,但队伍依旧保持着沉默和严格的行军纪律。

这大多都是闯营中老营兵士,战斗力、战斗意志不是一般的强。

白天,他们选择隐蔽的山谷、密林休整,派出哨探严密警戒,生火造饭也极其小心,尽量选择无烟的干柴,且必须在正午前后散去炊烟。

夜晚,则借助微弱的星光和将领们丰富的经验赶路。

李过沉稳,负责总体指挥和路线选择;刘芳亮机敏,常率少量精锐前出侦察;高一功勇悍,则负责断后和处置可能遭遇的意外。

一路上,他们也遇到了几股小规模的山匪或是当地土司的巡逻队,但都被他们以绝对的优势兵力迅速、无声地解决掉,没有留下任何活口走漏消息。

这支队伍,就像一把被精心擦拭、涂抹了黑油的匕首,在无人知晓的暗处,向着目标悄然逼近。

数日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阳平关以东二十里外的一处隐秘山坳。队伍在此进行最后一次休整,同时派出的斥候带回了更精确的关防情报。

阳平关扼守川陕甘咽喉,地势险要,两侧山势陡峭,中间一道峡谷,关城便横亘在峡谷最窄处,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然而,正如之前情报所述,此时关内的守军确实不多,大约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且并非大西军主力,军纪涣散,警惕性不高。

尤其是到了夜间,除了城楼上几处固定的哨位,巡逻的队伍很少,且间隔时间很长。

“天助我也!”李过听完汇报,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守军懈怠,正是我辈建功之时!”

他与刘芳亮、高一功仔细商议后,定下了夜袭之计。

是夜,三更时分,天地间一片漆黑,只有关楼上几点微弱的灯火在夜风中摇曳。

大部分守军早已进入梦乡,只有少数哨兵抱着兵器,倚着城墙打盹。

五千大顺精锐如同鬼魅般,从藏身的山林中悄然潜出,利用夜色和地形的掩护,无声无息地接近关墙。他们选择了关墙一侧相对较低、且靠近山壁的位置,这里植被茂密,更利于隐藏。

李过亲自挑选了三百名最善于攀爬的精锐死士,由刘芳亮亲自率领。

他们口衔短刃,利用飞爪绳索,如同灵猿般,悄无声息地开始攀爬陡峭的关墙。墙壁湿滑,长满了青苔,稍有不慎便会失足坠落,但这些人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卒,动作敏捷而稳健。

城墙上的哨兵似乎听到了一点异响,迷迷糊糊地探出头张望,下方却只有一片漆黑和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他嘟囔了一句,又缩回头,继续打他的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