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国际形势(2 / 2)

在这样的强大攻势下,日本的飞机场、重要的重工业区域等都成为了美军轰炸的重点目标,损失极为惨重。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此时犹如风中残烛,在美军的猛烈打击下摇摇欲坠,苦苦支撑,等待着他们的,必将是失败的命运。

而在中国战场,日军也早已没了侵华初期的嚣张气焰,日子过得愈发捉襟见肘。

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会战受挫后,逐步调整部署,趁着日军兵力向太平洋战场抽调的空隙,发起局部反攻。

1944年下半年起,滇西缅北战场传来捷报——中国远征军攻克腾冲、松山,收复龙陵,与盟军合力打通中印公路,不仅恢复了国际援华物资通道,更重创了日军精锐的第56师团。

到1945年初,广西的柳州、南宁相继收复,日军在华南的防线被撕开一道道口子,被迫收缩兵力,固守大中城市和交通线。

敌后战场更是让日军焦头烂额。

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武装趁势展开“局部反攻”,频繁袭击日军据点、破坏交通线。

冀热辽军区的部队深入伪满边境,晋察冀军区在北平周边连拔日伪据点,山东军区部队攻克莒县、沂水等县城,把日伪分割在孤立的城市里。

尤其是铁道游击队在鲁南、冀中回民支队在华北,神出鬼没地袭扰日军运输,让“皇军”的物资补给线变成了“死亡线”——火车时常在隧道里被炸翻,公路上的汽车队动不动就遭伏击,连押运的士兵都提心吊胆,生怕冷不丁从庄稼地里冒出一梭子子弹。

日军的兵力早已捉襟见肘。

原本用于中国战场的精锐师团,一批批被调往太平洋填窟窿,留在中国的多是补充兵和老弱残兵,甚至有不少是强行征召的朝鲜人、台湾人,战斗力大打折扣。

驻守县城的小队,有时连像样的机枪都凑不齐,据点里的士兵饿得啃树皮,冬天还穿着单衣,只能靠抢夺百姓的粮食过冬,百姓怨声载道,“皇军”的“王道乐土”成了笑话。

更要命的是物资匮乏。日本本土被美军炸得稀巴烂,军火、汽油、药品运不到中国,前线日军的步枪子弹都要省着用,坦克成了动弹不得的铁壳子,飞机更是稀罕物,偶尔升空侦察一圈就得赶紧返航,生怕被游击队的高射机枪打下来。

伤员在据点里哀嚎,没药没绷带,只能用脏布裹着伤口,死亡率高得吓人。

沦陷区的伪政权也人心惶惶。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汉奸,见日军节节败退,开始偷偷给自己找后路,有的往重庆递消息,有的跟地下党暗通款曲,连伪警察都懒得为日军卖命,遇上“清剿”任务就敷衍了事,背地里骂一句“鬼子快完蛋了”。

1945年的春节,日军军营里冷冷清清,没有酒肉,没有庆典,只有哨兵缩着脖子在寒风里跺脚,望着远处村庄的鞭炮声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