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梁山分裂(1 / 2)

梁山泊,聚义厅。

晨光透过敞开的厅门,洒在青石地面上,映出堂内略显紧张的气氛。

晁盖端坐虎皮交椅,眉头微锁,望着下方分立两边的头领。

左边以吴用、林冲、阮氏三雄、石墩为首,人人神色肃然,身姿挺拔,眼神中带着一股锐气与坚定。

右边则以新近上山不久,以及原本王伦旧部中部分心思活络者为主,如杜迁、宋万,以及几位新提拔的小头目,他们目光游移,或低头看着地面,或偷偷观察晁盖脸色。

厅堂中央,摆放着几口打开的箱笼,里面是绸缎、金银器皿,还有几封文书。

这是昨日阮小七带人截获的一支过往商队所得,并非寻常客商,而是与济州府某位官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货船。

“诸位兄弟,”

晁盖开口,声音沉稳。

“这批货,依咱们梁山新立的规矩,缴获归公,登记造册,而后按需分配,优先保障英烈祠用度、讲武堂开支,以及兄弟们的粮饷军械。大家可有异议?”

“天王哥哥处置公正,我等并无异议!”

林冲率先抱拳,声音洪亮。

阮小二、阮小五等人也纷纷附和。

然而,右边人群中,一个名叫刘三的新头目,舔了舔嘴唇,上前一步,躬身道:

“天王,军师,林教头……小的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用羽扇轻摇,目光淡然:

“刘头目但说无妨。”

刘三搓着手,陪着笑道:

“咱们梁山兄弟,过的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以往得了财物,都是当场分派,大伙儿图个痛快。如今这……这缴获归公,再行分配,虽说规矩严整,但兄弟们私下里总觉得,少了些即时的好处,这手头……不免有些紧巴巴的。”

他身后几人也跟着点头,杜迁、宋万虽未说话,但眼神中也流露出几分赞同。

林冲脸色一沉:

“刘三!你这是什么话?立下规矩,便是为了梁山长远之计!若都只图眼前痛快,与那打家劫舍的流寇何异?如何对得起‘北望’二字!”

刘三被林冲气势所慑,缩了缩脖子,但还是小声嘀咕:

“林教头说的是大道理……可,可兄弟们也得过日子不是?再说了,咱们现在占了这梁山泊,兵强马壮,官府一时也奈何不得。若是能……能寻个稳妥的门路,让朝廷招安了,大伙儿都能博个官身,光宗耀祖,岂不胜过在这水泊里终日担着‘贼寇’的名声?”

“招安”二字一出,厅内气氛骤然一凝!

晁盖猛地一拍座椅扶手,霍然站起,虎目圆睁:

“住口!刘三,你竟敢在此妄言招安!我梁山立寨之本乃是‘北望’,志在驱逐胡虏,匡扶华夏!岂能向那昏聩朝廷摇尾乞怜,做那鹰犬之徒!”

他声若雷霆,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刘三吓得噗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天王息怒!小的胡言乱语,小的该死!”

但众人心中都清楚,刘三这番话,绝非他一人之想。

山寨壮大,人员混杂,并非所有人都真正理解并认同那“北望”的沉重与艰难。

更多人上山,或许只是为了活命,为了吃一口饱饭,甚至……还存着那份“杀人放火受招安”的旧梦。

而这“旧梦”,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悄然放大、传播。

吴用目光扫过右边那些神色各异的面孔,心中了然。

他轻咳一声,开口道:

“天王息怒。刘头目也是一时糊涂。”

他转而看向众人,语气变得深沉:

“诸位兄弟,可曾想过,为何我华夏故土,屡遭胡骑践踏?为何我等中原百姓,要颠沛流离,受尽屈辱?”

“非我华夏无人,实乃朝廷懦弱,纲纪败坏,只知苟安,不思进取!”

“招安?呵呵,即便朝廷一时应允,我等也不过是他人手中棋子,用之则弃。待到鸟尽弓藏之日,悔之晚矣!”

“唯有握紧手中刀枪,立定‘北望’之志,在这梁山泊练就一支真正能保家卫国的铁军,方是我等安身立命、建功立业之根本!”

吴用的话,引经据典,剖析利害,让左边众人听得频频点头,右边一些人也露出思索之色。

但分歧的种子,已然埋下。

会后,众头领各自散去。

晁盖留下吴用、林冲、阮小二、石墩几人,面色凝重。

“军师,林教头,石墩兄弟,你们也看到了。山寨大了,人心也杂了。这‘招安’的歪风,不知从何处刮起,若不及时制止,恐成大患!”

石墩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