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北望初立(2 / 2)

晁盖听得目光大亮,连连拍案:

“好!好!陈先生真乃神人也!此三策,正是奠定我梁山百年基业之石!便依先生之言,即刻去办!”

吴用亦是抚掌赞叹:

“陈先生深谋远虑,吴用不及!立祠以安军心,讲武以明志向,严纪以正风气。有此三策,何愁大业不成?”

林冲、阮氏兄弟等亦是纷纷称善,对那位未曾谋面的“陈先生”更是佩服不已。

当下,晁盖便雷厉风行,吩咐下去。

命人于山寨僻静处选址兴建“英烈祠”;

于校场旁设立“讲武堂”,自任堂主,吴用、林冲为副,定期宣讲;

并将“三大纪律”晓谕全寨,严格执行。

新的规矩立下,整个梁山的气象为之一新。

喽啰们发现,头领们不再仅仅盯着山下过往的商旅,而是开始组织他们开垦荒地,操练水性,甚至听头领们讲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北望”道理。

虽然训练更苦,规矩更严,但心中却莫名地踏实了许多,仿佛自己做的,不再是打家劫舍的勾当,而是一件真正有意义的大事。

周边村庄的百姓,也渐渐察觉,梁山上的好汉似乎与以往不同了,非但不再下山骚扰,有时遇到欺压乡民的胥吏恶霸,梁山人马反而会暗中出手教训。

一种微妙的好感与期待,开始在民间悄然滋生。

这一日,讲武堂首次开讲。

晁盖亲自站在台上,虽言语质朴,却情真意切,讲述着契丹寇边的惨状,讲述着中原百姓的苦难,讲述着梁山“北望”的志向。

台下,无论是林冲这等原军官,还是阮小七这等渔家汉子,或是普通喽啰,皆听得心潮澎湃,目光灼灼。

陈稳与钱贵,悄然乘舟,远泊在梁山之外。

通过“势运初感”,陈稳能清晰地“看”到,梁山之上,一股前所未有的、带着鲜明意志与勃勃生机的“势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汇聚、壮大!

那不再是混乱的煞气,而是有序的、向上的力量!

其中虽仍有点点被“幽能”锁链缠绕的晦暗(如尚未上山的宋江),但主旋律已然是那昂扬的“北望”星火!

“根基已立,星火初燃。”

陈稳轻声道。

“接下来,便是要应对铁鸦军的反扑,以及……引导这星火,找到下一个燃烧的方向。”

钱贵低声道:

“据报,宋江在郓城颇为‘积极’地协助官府‘追查’生辰纲,但似乎总在关键处将线索引向歧途。其背后,恐有铁鸦军授意,意在维持与晁天王等人的‘香火情’,为日后插手梁山埋下伏笔。”

“意料之中。”

陈稳目光平静。

“且让他表演。如今梁山立意已变,他日即便宋江上山,若其仍持招安妥协之论,在这‘北望’大旗之下,也注定格格不入。”

“眼下,我们需助梁山,尽快壮大。”

他望向北方,眼神深邃。

那因果碎片中预示的,“玉麒麟”卢俊义的命运轨迹,似乎也随着梁山根基的改变,而泛起了微妙的涟漪。

北望之路,漫长而艰险。

但这第一步,已然稳稳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