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东返之后,用兵风格为之一变。往昔那摧城拔寨、霸烈无匹的冲锋陷阵虽仍可见,却更多了几分沉静审慎与精准狠辣。
或许是被脸上那难以言说的恶疾消耗了精力,又或是那副玄铁面具隔绝了部分令人胆寒的狂暴气息,此刻的他,更像一个冷静到极致的猎手,耐心地观察、分析,等待着一击致命的最佳时机。
他并未因愤怒而急于寻找彭越主力寻求决战,而是首先派出大量精干斥候,结合从后方传来的零星情报,冷静地分析局势。
他迅速判断出:彭越此次南下,攻势虽猛,连下数城,但其战略核心必是彭城东南门户——下邳!
此地距西楚都城彭城不过百余里,骑兵朝发夕至,堪称彭城咽喉。
彭越占据下邳,就如同将一把尖刀抵在了西楚的心口,其威胁远非骚扰粮道可比。彭越军虽连胜而骄,但其兵力本就有限,如今又分兵把守沿途城邑,其主力必集中于下邳,以此为巢穴,窥伺彭城。
项羽的战略目标极其明确——必须以雷霆万钧之势,拔除下邳这颗钉在心脏旁的毒钉!不仅要收复失地,更要一举重创甚至歼灭彭越主力,彻底解决后方之患。
时值盛夏,淮北之地闷热难当,暴雨时常不期而至。彭越取得下邳大捷后,虽加强了城防,但其部下多为长期在黄河以北流域活动的士卒,骤然深入江淮湿热之地,水土多有不服。
加之连日征战疲惫,盛夏午后的酷热和潮湿更易令人昏昏欲睡,人马精神都极为懈怠。且彭越本人及其军士,虽连战连连捷,但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恐惧是深植于骨髓的。
项羽就是要要利用这天气带来的懈怠和深藏于敌心的恐惧。
下邳城高池深,经过彭越一番经营,守备森严。强攻硬打,必然损失惨重。
项羽需要一场出其不意的奇袭,最好能诱敌出城,在野战中发挥楚军铁骑的冲击力,但彭越素来狡猾,极擅坚守,绝不会轻易上当。
项羽亲率一万五千精锐,其中八千是核心的江东子弟兵,放弃笨重的攻城器械,只带轻便云梯和飞钩,顶着烈日酷暑,以惊人的速度直扑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