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寒门政道 > 第183章 深入询问与企业家画像

第183章 深入询问与企业家画像(1 / 2)

第183章:深入询问与企业家画像

秘书小张应声推门而入,脚步轻快,脸上带着惯有的恭敬:“县长,您找我?”

林风没有抬头,目光依旧停留在手中那份《关于“万商联·安隆中心”商业综合体项目投资合作的初步意向报告》的封面上,手指无意识地在标题上轻轻敲击着。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钟,只有空调低沉的运行声。

“这份报告,”林风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他将报告轻轻推到办公桌靠近小张的一侧,“是谁报上来的?具体负责跟进的是哪个部门,哪位同志?”

小张上前一步,拿起报告快速看了一眼封面,显然对这份文件有印象,立刻回答道:“县长,这是县招商局前期对接后,认为项目可行性较高,按程序报上来请您审阅的。具体负责跟进的是招商局的副局长李长河同志,他之前分管项目对接这块,比较熟悉情况。需要我叫他过来向您详细汇报吗?”

林风沉吟了一下。招商局副局长,级别不算低,由他直接负责,说明局里对这个项目是重视的。他点了点头:“嗯,请李局长现在过来一趟,就说我有些情况想了解一下。”

“好的县长,我马上通知李局。”小张利落地应道,转身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门被轻轻带上。林风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身前,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县政府大院里的香樟树长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万商联·安隆中心”……刘斌……江州副市长的随口一提……这几个信息碎片在脑海中碰撞。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如果是后者,目的又是什么?是针对安隆县,还是……针对他林风本人?这种敏感并非多疑,而是在他这个位置上必须具备的警觉。尤其是刚刚与关键建立了那种隐秘的利益关联,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办公室门外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

“请进。”林风坐直身体,恢复了办公时的沉稳姿态。

门被推开,招商局副局长李长河走了进来。他约莫四十多岁年纪,身材微胖,穿着标准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谦恭而不失精明的笑容。他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和几份补充材料。

“林县长,您找我?”李长河走到办公桌前约一米五的距离站定,微微躬身。

“李局长,请坐。”林风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态度平和。

“谢谢县长。”李长河依言坐下,身体坐得笔直,将笔记本和材料放在并拢的双腿上,一副随时准备汇报的架势。

林风没有绕圈子,直接拿起桌上那份意向报告,开门见山:“李局长,这份关于‘万商联·安隆中心’的报告,我刚看到。这个项目,投资规模不小,意义也很重大。你把前期接触的情况,还有投资方,特别是本地合作方刘斌这个人的具体情况,详细跟我介绍一下。”

“好的,县长。”李长河显然有备而来,翻开笔记本,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

“林县长,这个项目最早接触,大概是在一年前。是本地的一位企业家,斌海集团的董事长刘斌,主动找到我们招商局,表达了想在县城投资建设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意向。”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林风的反应,见林风听得专注,便继续道:

“刘斌这个人,今年43岁,是咱们安隆本地人。他父亲刘大海,早些年做建材生意起家,后来涉足房地产,在咱们县也算是有名的民营企业家,家底比较殷实。刘斌是独子,大学毕业后就在他父亲公司帮忙,大概五年前正式接手了斌海集团。”

“刘斌接手后,思路比较活络,不满足于传统的建材和本地的小房地产项目,一直想谋求转型,把企业做大做强。”李长河的语调带着一丝欣赏,“他经过市场调研,认为随着咱们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快,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在升级,但县城缺乏一个上档次、功能齐全的商业中心。他觉得这里面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是,”李长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建设运营大型商业综合体,需要专业的商业规划、品牌资源和运营管理经验,这恰恰是斌海集团所欠缺的。刘斌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单靠自己干不了。所以从去年开始,他就频繁往省城、甚至外省跑,主要是去接触国内几家知名的商业管理公司,寻求合作。”

“这个过程据说挺艰难的,”李长河补充道,仿佛在强调刘斌的不易,“大的商业品牌对落户县城很谨慎,对合作伙伴要求也高。刘斌前前后后谈了好几家,有的条件太苛刻,有的品牌影响力不够。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概三个月前,他和全国排名很靠前的‘万商联商业管理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听到这里,林风微微颔首。李长河的汇报逻辑清晰,时间线明确,听起来合情合理。一个本地有实力的“企二代”,不甘守成,看中家乡发展机遇,主动寻求转型,凭借韧性和努力,引进了知名品牌。这是一个非常正面、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合作模式是怎样的?”林风插话问道,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