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观星那夜与苏雨晴的交心,如同为林长青紧绷已久的精神世界注入了一股温润而强大的活泉。紧随其后的订婚仪式,更是将一份“尘埃落定”的安稳感,深深烙印在他心灵的基石上。这种由内而外的松弛与满足,是任何单纯的休息都无法企及的。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将“星璇”和精神力仅仅视为需要不断驱动和压榨的工具。他开始真正理解“滋养”的含义。每日深夜的观想,不再是为了提升而进行的苦修,更像是一种与宇宙、与内在自我的对话。他放任意识徜徉在星海的意象中,感受着那份浩瀚与寂静,不再强求捕捉什么,也不再焦虑于“星璇”的恢复速度。
在这种“不刻意”的状态下,变化却悄然发生。
起初是内视时,“星璇”那原本因过度消耗而略显黯淡的微光,逐渐变得温润、明亮,旋转的轨迹也愈发流畅自然,仿佛卸去了无形的枷锁。之前那种深层次的、源自灵魂的疲惫感,如同被阳光照射的冰雪,缓缓消融。
数周后的一个凌晨,天际刚泛起鱼肚白。
林长青盘膝坐在书房的地板上,并未进行深度冥想,只是处于一种无思无虑的宁静状态。忽然,他感到脑海中微微一震,并非物理上的震动,而是一种源自精神本源的、奇妙的“嗡鸣”。
他下意识地沉入内视。
只见脑海中央,那枚“星璇”的光芒前所未有的璀璨,旋转速度似乎慢了下来,但每一次转动,都带起一圈圈柔和而凝实的能量涟漪,向外扩散,仿佛一颗真正拥有生命力的星辰核心。它的结构似乎更加复杂、更加致密,散发出一种稳固、磅礴的气息。
质的蜕变。
林长青心中明悟。这不是量的简单积累,而是层次的跃迁。
他心念微动,尝试着将感知向外延伸。
刹那间,世界在他“眼前”变得不同。
不再是依赖视觉、听觉等五感构建的图景,而是一种更加立体、更加本质的“信息场”。墙壁的阻隔变得模糊,他能“感知”到隔壁房间苏雨晴平稳悠长的呼吸节奏,能“感知”到楼下早起保姆准备早餐时,水流划过器皿的细微波动,甚至能“感知”到窗外树枝上,一滴晨露凝聚、将落未落时,那微弱的引力变化与表面张力。
这不是听见或看见,而是直接“知晓”。
他尝试将这种感知凝聚,缓缓向外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