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比较好,当时正好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林长青回答得滴水不漏,将一切归功于“灵感”和“运气”,这是最安全,也最无法被深究的理由。
周文彬鼻腔里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哼,不知是信了还是没信。他话锋陡然一转,不再纠缠于过去,而是指向了未来:“废话不多说。我手头有一个项目,是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接的,涉及新型信息功能材料的前沿研究。”
他身体微微前倾,那双看透了无数物理规律的眼睛紧紧盯着林长青,仿佛要捕捉他脸上最细微的表情变化。
“这个方向,目前国内基础薄弱,国外技术封锁得很死。我们需要在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信息处理性能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找到新的可能。”
林长青的心脏猛地一跳。信息功能材料!这正是他未来布局中,通往芯片产业、乃至未来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硬件基础至关重要的一环!他原本计划在大学期间,利用资源和时间自行摸索,没想到机会竟以这种方式,如此直接、如此迅速地砸到了他的面前。
周文彬没有错过林长青眼中那一闪而逝的亮光。那不是一个普通新生听到“国家级项目”时的惶恐或单纯的兴奋,而是一种……看到了猎物、看到了熟悉战场般的锐利与渴望。
“课题组里正缺一个对微观物理图像有敏锐直觉、敢想敢做,而且……”周文彬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而且不那么容易被现有框架束缚的年轻人。我觉得,你或许可以试试。”
这不是商量,更像是一次考验性的邀请。风险与机遇并存。参与这种级别的项目,意味着巨大的压力、繁重的工作,以及一旦失败可能面临的质疑。但同时也意味着,能接触到国内最顶级的科研资源、最前沿的需求信息,以及……一张通往国家战略科技布局核心圈层的宝贵门票。
林长青几乎没有犹豫。
他需要的不是按部就班的学分和学位,他需要的是能加速他帝国蓝图实现的资源和平台。周文彬递过来的,正是这样一把钥匙。
“谢谢周教授的信任。”林长青站起身,语气郑重而沉稳,“我愿意加入,并会尽我所能。”
他没有表现出受宠若惊,也没有夸下海口,只是平静地接受了挑战,如同接受一件本就该属于他的任务。
周文彬看着他,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那是一种发现璞玉的欣慰,也是一种对未知挑战的期待。他挥了挥手,指向旁边一堆半人高的文献。
“很好。那就从熟悉这些背景资料开始吧。最上面那几份,是项目的初步构想和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下周三组会,我希望听到你的一些想法,哪怕是天马行空也行。”
“是,教授。”
林长青抱起那摞沉甸甸的资料,纸张和油墨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重量。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堆文献,这是通往下一个战场的地图和武器。
走出周文彬的办公室,秋日的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他低头看了看怀中那些关乎国家信息产业未来、也与他芯片梦想息息相关的绝密资料,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
燕园的第一声发令枪,已然响起。
而他的征程,终于踏上了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快车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