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心灵的依靠(1 / 2)

第三卷

夜色如墨,将北京城染成一片深沉的蓝黑。林立的高楼间,零星灯火如同坠落的星辰,固执地对抗着无边的黑暗。林长青站在新租下的公寓阳台上,夜风带着都市特有的、混合着尘埃与活力的气息拂过他的脸颊。他刚刚结束与“长青科技”核心团队的又一次远程会议,敲定了新型催化剂初步产业化方案的细节。精神上的亢奋尚未完全褪去,但一种更深层的、源自灵魂的疲惫感,却如同潮水般缓缓漫上。

这间公寓位于中关村附近一个不算特别起眼,但环境静谧的小区。对他而言,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临时居所,更是他在北京这片汹涌浪潮中,好不容易寻到的一处可以短暂停泊、卸下盔甲的港湾。客厅的灯光被他调成了柔和的暖黄色,苏雨晴正坐在沙发上,膝盖上摊开着几份公司初步的财务预算报表,纤细的手指在计算器上熟练地跳动着,眉头微微蹙起,沉浸在另一个维度的思考中。

林长青回到屋内,没有打扰她,只是默默地坐在她旁边的单人沙发上,身体向后靠去,闭上了眼睛。连续数月的高强度运转——学业的压力、科研的攻坚、商业的博弈、团队的管理——如同无数细密的丝线,交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勒得他有些喘不过气。尤其是芯片项目遭遇的瓶颈,那种前方迷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需耗费巨大心力的感觉,远比面对一道复杂的数学证明题更让人疲惫。天眼通能让他洞察微观,推演未来片刻,却无法直接赋予他突破现有技术壁垒的灵光,也无法消弭因肩上责任过重而带来的精神耗竭。

他按了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那里仿佛有一根筋在持续地、微弱地抽搐着。能力的过度使用,尤其是近期频繁动用“推演计算”去模拟芯片架构的极限,已经开始反噬他的身体。这种疲惫,无法通过简单的睡眠来消除。

苏雨晴敲击计算器的声音停了下来。她抬起头,目光从密密麻麻的数字移向林长青。他脸上那层在旁人面前无懈可击的平静面具,在此刻松懈下来后,透出了难以掩饰的憔悴。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眉宇间锁着一丝化不开的凝重。她放下手中的文件,起身去厨房,很快端着一杯温热的牛奶走出来,轻轻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

“喝点东西,会好受些。”她的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心尖。

林长青睁开眼,对上她写满担忧的眸子。那清澈的目光仿佛具有某种穿透力,轻易便看穿了他强撑的镇定。他端起牛奶,温热的触感透过杯壁传入掌心,带来一丝微不足道,却真实存在的暖意。

“我没事,就是有点累。”他习惯性地想扯出一个安抚的笑容,却发现嘴角有些僵硬。

苏雨晴没有接话,只是走到他身后,双手轻轻放在他的太阳穴上。她的指尖微凉,带着女孩子特有的柔软,开始不轻不重地为他按压起来。动作有些生涩,显然并不熟练,但那份专注和小心翼翼,却比任何专业的按摩都更能触动人心。

林长青身体微微一僵,随即彻底放松下来,重新闭上了眼睛。紧绷的神经在那轻柔的按压下,一点点地松弛。黑暗中,其他感官变得格外敏锐。他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干净的皂荚清香,能听到她清浅的呼吸声,能感受到她指尖传递过来的、无声的关怀与力量。

沉默在两人之间流淌,却并不尴尬,反而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亲密与信赖。

“雨晴,”不知过了多久,林长青低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走的这条路,是不是太急了点?”

这是他第一次,在她面前流露出不确定。不是对具体技术的怀疑,而是对自身状态、对前行节奏的某种迷茫。

苏雨晴的动作没有停,声音依旧轻柔:“急吗?或许吧。但我知道,你心里有杆秤。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必须慢下来。”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就像你解物理题,总是先看清所有边界条件和内在联系,再寻找最优雅的解法。你现在做的所有事,在我看来,也是一样。”

她的话像一道微光,照亮了他内心某个晦暗的角落。他意识到,自己的急切,或许并非源于对目标的渴望,而是源于内心深处那抹来自前世的、害怕重蹈覆辙、害怕来不及改变的恐惧阴影。而苏雨晴,这个与他共同走过高中岁月、见证他一步步改变的女孩,竟比他想象中更了解他。

“看着你做的每一件事,”苏雨晴继续说着,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从写小说,到股市,再到游戏,还有现在的催化剂和芯片……我可能不懂那些复杂的技术原理,但我看得懂你这个人。你做每一件事,都不是凭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