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定藏在庙中度过了数十个春秋。当年那个被丢弃在庙门口的婴儿,如今已成为一代高僧。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皱纹,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明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年来,定藏度化了无数众生。他主持修建了地藏殿,专门供奉地藏菩萨。殿内悬挂着那四句偈子的匾额,时常有人在此诵念,据说有求必应。
武则天已经退位,中宗复位,朝廷又经历了几番更迭。但不管天下如何变化,定藏所在的寺庙始终香火鼎盛,成为乱世中的一方净土。
定藏晚年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弟子上。他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最得意的是个叫慧觉的小和尚。慧觉像极了他年轻时的样子——憨厚老实,但心地纯净。
有一天,慧觉问:“师父,怎么样才能像您一样有智慧?”
定藏摸摸他的头:“智慧不在外面求,而在心里找。保持一颗纯净的心,智慧自然就会显现。”
慧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定藏也不多解释,只是说:“等你再长大些,自然就明白了。”
除了教导弟子,定藏每天还会花时间接待香客。不管来的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用佛法开导他们。
有一位官员因为官场失意而来求助,定藏对他说:“官职高低都是外在的,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财富。”
一位商人因为生意失败而苦恼,定藏开导他:“财富来来去去,就像天上的云彩。重要的是保持一颗不执着的心。”
一位老妇人因为儿子不孝而伤心,定藏安慰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缘。做好自己,随缘而为就好。”
定藏的开导总是那么朴实无华,却又直指人心。许多人带着烦恼而来,怀着平静而去。
这年春天,定藏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他把弟子们叫到身边,说:“我就要走了,你们要好好修行,将地藏菩萨的教诲传下去。”
弟子们泣不成声。慧觉拉着定藏的手说:“师父,您不能走,我们需要您。”
定藏微笑着:“生死是自然规律,就像春夏秋冬更替一样。地藏菩萨在地狱中度化众生,我去了那里,还能帮菩萨一把呢。”
他吩咐后事从简,不要大肆操办。最后说:“记住那四句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都是从心所生,心净则国土净。”
交代完后事,定藏显得格外平静。他像往常一样做早课、用斋、扫地,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
这天晚上,定藏把慧觉叫到禅房,将一本手抄的《地藏经》交给他:“这是我这些年的心得体会,你好好保存,将来有用。”
慧觉接过经书,发现里面除了经文,还有定藏用笨拙的字迹写下的注释和感悟。最让他感动的是,经书的扉页上写着:“慈悲为怀,度化众生;一切唯心,净心即佛。”
“师父...”慧觉哽咽难言。
定藏拍拍他的肩膀:“傻孩子,哭什么。我这是去更好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