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旦沉吟道:这也正是本官疑惑之处。或许妇人半推半就,或许寺中用了什么手段...罢了,此事尚无证据,不可妄下结论。
数日后,汪旦轻车简从,亲自前往宝莲寺探访。寺中知客僧见知县大人到来,急忙迎入,奉上香茶果品,殷勤备至。汪旦推说慕名而来,要寺中游览。
知客僧引着汪旦参观各殿,详细介绍寺中历史典故。汪旦见殿宇果然宏伟,僧众个个仪表堂堂,应对得体,不由暗暗称奇。最后来到子孙堂前,汪旦故意问道:听闻此堂祈嗣极灵,不知可否入内一观?
知客僧面露难色:回大人,子孙堂乃清净之地,平日不对外开放。除非是祈嗣的女眷,否则连小僧等都不得随意入内。
汪旦也不强求,只在院外远远观望。见那子孙堂果然别致,围墙高耸,门户紧闭,显得神秘非常。他注意到院墙一角有个小门,似是通往别处,便随口问道:那扇小门通往何处?
知客僧从容回答:那是通往斋堂的便门,方便为祈嗣的女眷送斋饭。
汪旦点头,不再多问。游览完毕,他在功德簿上捐了十两银子,便告辞离去。
回衙途中,汪旦一直在沉思。他为官多年,直觉告诉他这宝莲寺定有蹊跷。那些僧人的眼神太过精明,不像潜心修佛之人;子孙堂的神秘规矩也太过刻意;更重要的是,寺中僧人大多年轻力壮,却甘守清规,实在不合常理。
当晚,汪旦召来心腹衙役李彪。这李彪原是军中斥候,擅长侦查追踪,因伤退役后在家乡当差,被汪旦看中,提拔为捕头。
汪旦屏退左右,对李彪道:本官怀疑宝莲寺有淫乱之行,但苦无证据。你暗中查访,可有曾去祈嗣的妇人透露什么异常?
李彪思索片刻,低声道:不瞒老爷,小的也曾听闻一些风言风语。有妇人说夜间似有人触碰,但以为菩萨显灵;还有人说醒来后身体有异样,但碍于颜面不敢声张。最奇怪的是,有些寡妇也去祈嗣,居然也能得子...
汪旦拍案而起:果然有诈!佛门清净地,竟成藏污纳垢之所!本官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李彪急忙劝道:老爷三思!宝莲寺在本地势力庞大,与许多乡绅官员都有往来。若无真凭实据,恐怕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汪旦冷静下来,沉吟道:你说得对。此事须得周密计划,务求人赃俱获。他在房中踱步,忽然心生一计,有了!本官有办法查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