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官道上疾行,轮声轧轧,打破黎明前的寂静。张诚坐在车中,手抚摸着光滑的绸缎面料,心中既兴奋又忐忑。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远门,更是第一次尝试经商。
洪伯不愧是老江湖,驾车的技术十分娴熟,马儿在他驱策下稳步小跑,既不会太快颠簸货物,也不会太慢延误行程。
“少爷,咱们先走水路,到渡口乘船沿河北上,能省下不少时间。”洪伯回头对车内的张诚说道。
张诚点头:“全凭洪伯安排。”
天色渐明,远处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渡口已经热闹起来,船夫吆喝着,旅客熙攘。洪伯将马车赶到一艘较大的渡船前,与船家讨价还价起来。
“这位老哥,载车马过河,要多少文钱?”洪伯问道。
船家打量了一下马车和货物,伸出五个手指:“五百文,不二价。”
洪伯笑道:“船家说笑了。往常都是三百文,怎么今日就涨了价?”
“老哥不知,这几日北上的人多,船少客多,自然要涨些价。”船家摆手道,“要不您问问别家?”
张诚在一旁听着,心下着急,生怕耽误时间。洪伯却是不慌不忙,与船家周旋良久,最终以四百文成交。
渡船上,洪伯对张诚低声道:“少爷,做生意第一要学的就是讨价还价。这些船家最会看人下菜碟,若见您着急,必定漫天要价。”
张诚虚心受教:“多谢洪伯指点。”
渡过河后,道路变得崎岖起来。洪伯解释说这是通往京城的主要商道,虽然难走,但相对安全。果然,一路上不时遇到其他商队,大家互相打招呼,交换沿途信息。
一连三日,日夜兼程。张诚第一次体验风餐露宿的滋味,虽然辛苦,却也新鲜。洪伯沿途教他许多经商的门道:如何辨别货物真假,如何与各路人打交道,甚至如何从天气变化预测物价波动。
第四日午后,天色忽然转阴。洪伯抬头望天,面色凝重起来:“少爷,看样子要变天。咱们得加快脚步,前面应该有家旅店。”
果然,不过半个时辰,远处天际乌云密布,雷声隐隐。狂风骤起,吹得道路两旁树木哗哗作响。
“快!快!”洪伯鞭策马匹,马车在颠簸的路上加速前行。
豆大的雨点开始砸落,很快就连成雨幕。张诚急忙用油布将货物严实盖好,自己却淋得浑身湿透。
就在这狼狈时刻,前方出现一盏摇曳的灯笼,隐约可见“悦来客栈”四个大字。
“有旅店!”张诚惊喜道。
洪伯却皱起眉头:“这雨来得不是时候啊...”
客栈伙计见有客来,忙迎出来帮忙牵马卸货。掌柜是个胖胖的中年人,笑眯眯地招呼:“客官快里面请!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不如在小店歇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