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破局(1 / 2)

霜降之日的云府,本该是红绸绕廊、宾客盈门的喜庆景象,却因“克夫”谣言变得气氛微妙。辰时已过,原定前来观礼的世交亲友只到了寥寥数人,连负责赞礼的礼部官员都托词“抱恙”未至。柳氏端坐在正厅主位旁,手中摩挲着锦帕,眼底藏不住得意——她昨夜让心腹丫鬟乔装成百姓,在街头巷尾散布谣言,就是要让云舒的及笄礼变成一场笑话,让京中世家再也无人敢娶她。

云舒身着月白色及笄礼服,发间暂簪着一支素雅的银钗,静立在廊下。青禾攥着她的衣袖,声音发颤:“姑娘,王尚书家的夫人、李御史家的小姐都派人来说‘临时有事’,连太医院的张御医也没来……他们肯定都信了谣言!”

“信与不信,要看我怎么做,不是听别人怎么说。”云舒语气平静,目光扫过庭院中零星的宾客,最后落在一位面色苍白的老妇人身上——那是父亲的远房表姐,从外地来京投奔云家,昨日刚到府中,今日特意来参加及笄礼。老妇人此刻正捂着心口,眉头紧锁,呼吸有些急促,显然是旧疾复发。

就在这时,柳氏站起身,故作关切地说道:“舒儿,时辰不早了,虽说亲友来得少,但及笄礼还是要按时举行。只是……”她话锋一转,看向在场的宾客,声音带着刻意的担忧,“外面的谣言毕竟不好听,你今日行及笄礼,若是传出去让旁人误会,怕是对你日后的名声不好。要不,还是先请个道士来做场法事,驱驱‘不祥之气’,再行礼不迟?”

这话明着是为云舒着想,实则是在当众坐实“克夫”的谣言。在场的宾客们顿时窃窃私语,有人面露赞同,有人则露出尴尬的神色。老妇人的儿子,也就是云舒的表舅,立刻站起身附和:“柳夫人说得对!这‘不祥之气’可不能小觑,还是先做法事稳妥!”

云舒没有理会他们,径直走到老妇人面前,轻声问道:“表姨婆,您是不是心口发闷,还觉得头晕目眩?”

老妇人愣了一下,随即连连点头:“是啊是啊,舒儿你怎么知道?我这心口的老毛病犯了,刚才听你们说话,就觉得气都喘不上来。”

“您这是气滞血瘀引发的心悸,并非什么‘不祥之气’所致。”云舒转身对青禾吩咐,“去把我的医箱拿来,再取一碗温水。”

柳氏脸色一变,连忙上前阻拦:“舒儿!今日是你的及笄礼,怎么能在正厅里摆弄这些?传出去像什么样子!再说,你一个小姑娘,懂什么医术,别给你表姨婆乱治,耽误了病情!”

“姨娘是觉得,我会害了表姨婆?”云舒目光锐利地看向柳氏,“表姨婆此刻心口绞痛,若是等大夫赶来,恐怕会延误最佳救治时机。我若是能治好她,便是用事实证明谣言是假的;若是治不好,我甘愿承担所有责任,到时候再谈‘不祥之气’也不迟。”

宾客们听到这话,纷纷点头——若是云舒真能治好老妇人,那“克夫”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若是治不好,再讨论法事也不迟。表舅虽担心母亲,却也不敢反驳,只能退到一旁,紧张地看着云舒。

很快,青禾提着医箱赶来。云舒打开医箱,取出银针和一小瓶丹药,动作娴熟地将银针在火上燎过消毒,然后对老妇人说:“表姨婆,我现在要给您施针,可能会有点酸胀感,您忍一下。”

老妇人点点头,闭上了眼睛。云舒手指轻捻银针,迅速刺入老妇人手腕的“内关穴”和胸口的“膻中穴”——内关穴能宁心安神、缓解心悸,膻中穴可宽胸理气、疏通经络,正是治疗气滞血瘀型心悸的关键穴位。她手法精准,力度适中,银针刺入的瞬间,老妇人便长长舒了一口气,脸色也缓和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