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浅浅在江州城租住的小院,成了临时的指挥所。她虽遵医嘱静养,但大脑从未停止运转。伤势稍稳,她便对苏舟、金算盘和韩铁衣下达了新的指令——在江州城最繁华的闹市区,寻找一间符合她苛刻要求的铺面。
要求有三:
第一,位置必须在闹市核心,人流量是首要考量。
第二,铺面要足够大,内部结构需包含一个中央戏台,既能表演戏曲,也能说评书,以此聚拢人气,延长顾客停留时间。
第三,必须设有独立的、私密性好的贵宾包厢,用于接待高端客户或进行隐秘洽谈。
这个构想超越了当下普通的茶楼或酒楼模式,更像是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场所。苏舟三人虽觉新奇,但对苏浅浅的眼光早已深信不疑,立刻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几乎踏遍了江州城所有繁华街道。符合前两个条件的铺面本就不多,兼具第三点的更是凤毛麟角。不是面积不够,就是结构不合,或是产权复杂。
就在几乎要放弃之时,韩铁衣通过其在三教九流中初步建立的人脉,打听到了一处符合要求的地方——位于城中主街“清河大道”中段的一处旧茶楼“望江楼”。此楼高三层,位置绝佳,但因东家经营不善,加之内部设施陈旧,生意每况愈下,正有意出手。最关键的是,它底层大厅极为宽敞,原本就设有一个半人高的台子偶尔用于说书,稍加改造便是现成的戏台!二楼三楼则是一个个独立的雅间,正好改造为贵宾包厢。
金算盘立刻与东家接洽,凭借其高超的谈判技巧,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迅速敲定了买卖,地契房契很快过户到了苏浅浅名下。
铺子到手,更大的工程才开始。苏浅浅虽未亲至,但通过苏舟每日的汇报和草图,遥控指挥。她要求:
·拆除原有陈旧隔断,使大厅视野更加开阔,围绕戏台布置散座。
·戏台进行加固和美化,顶部增设可收放的帘幔,以适应不同表演需求。
·二楼三楼的雅间全部重新装修,隔音必须做好,内饰要求雅致而不失奢华,并分别命名,如“听雪”、“观澜”、“漱石”等。
·后院改造出独立的点心厨房和茶饮调配间。
·整体风格定调为“新中式”,融合南北元素,既不失江南雅韵,又带有北地的开阔大气。
苏舟负责监工与协调,金算盘掌控预算与采购,韩铁衣则负责人员招募(从落雁城调来部分骨干,本地招募可靠伙计及与戏班子、说书先生初步接洽)及安全保障。三人分工明确,配合日渐默契,在江州城与南岭村之间往返奔波,虽辛苦,却干劲十足。
就在苏舟三人为铺子忙得脚不沾地期间,静养中的苏浅浅也没完全闲着。身体不允许她劳累,但动动脑子,指挥知秋和小院里的粗使婆子做些“实验”还是可以的。
她心心念念的,是那“天山雪青”的衍生品。此茶香气清冷独特,滋味鲜爽,若只做清饮,虽好,却未免单一。她想起了前世的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