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陛下竟然…”
“秦族的爷们…真是…太有面子了…”
王妈妈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姐妹们!咱们教坊司,虽然是下九流,但也知道‘知恩图报’四个字!往日里,秦族的爷们来咱们这消遣,从来都是客客气气,赏钱丰厚,从不仗势欺人。更别说…他们是救了整个长安城的英雄!如今他们有了这天大的喜事,咱们…也不能装作不知道!”
“妈妈我决定!将咱们坊里最新排演的那出《霓裳羽衣舞》的行头和曲谱,抄录一份;再将库房里那批上等的苏杭丝绸拿出十匹;外加…咱们姐妹凑个份子,买些滋补的药材…一并送到龙首原去!算是咱们教坊司的一点心意!”
“你们…谁愿意跟妈妈我一起去?”
短暂的沉默后,几乎所有的姑娘都举起了手,眼中闪烁着兴奋和一种参与历史的激动光芒。
“好!好!都是好姑娘!”王妈妈欣慰地笑了:“赶紧去准备!咱们也不能落后于那些市井百姓!”
于是,在这股席卷全城的热潮中,一支由教坊司名妓和乐师组成的、格外引人注目的队伍,也带着她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加入了前往龙首原的人流。
皇宫,两仪殿。
一名百骑司的密探,正恭敬地向李世民禀报着长安城内万民自发慰劳龙首原的盛况。
李世民站在窗前,静静地听着,目光望向远处巍峨的城墙,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万民奔走、欢声雷动的景象。
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缓缓向上扬起,最终勾勒出一抹深深的、无比欣慰而满足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又走对了。
不仅完美地履行了对秦族的承诺,巩固了“帝友”之谊;更借此机会,向全天下彰显了自己“重恩义、念功劳”的明君形象;还巧妙地将朝廷、秦族与天下百姓的心,通过这场“千婴赐名”的盛事,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汹涌的民意,这自发的拥戴…便是对他这位天子最好的肯定,也是对大唐如今崭新气象的最好证明!
“民心…这就是…民心啊…”他轻声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此刻,什么朝堂上的争议,什么取名的繁琐…在这滚滚而来的民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他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胸中豪情万丈,转身对那名百骑司密探吩咐道:“传令给城防司和万年、长安两县,对前往龙首原的百姓…多加关照,维持秩序,但切不可阻拦驱赶。再…传朕口谕给龙首原值守的秦战将军,让他代朕…代朝廷…好好谢谢乡亲们的美意。”
“是!陛下!”密探躬身领命,快步退下。
李世民重新望向窗外,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他仿佛已经看到,龙首原外,万民欢腾,箪食壶浆;龙首原内,秦族红棍们虽可能依旧故作镇定,但那一道道狰狞的纹身下,一颗颗惯于冷硬的心,也必将被这来自长安百姓最质朴的热情所温暖、所触动。
这一幅“君、臣、军、民,其乐融融”的盛世画卷…不正是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吗?
而这一切,都始于他那看似“荒诞”却又无比“圣明”的决定。
民心,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他握在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