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326章 帝心自省重诺言

第326章 帝心自省重诺言(1 / 2)

黄昏,立政殿。

李世民坐在窗边的软榻上,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榻几。窗外夕阳的余晖将殿内染上了一层暖金色,却丝毫未能驱散他眉宇间的一丝凝重。

长孙皇后安静地坐在一旁,手中做着女红,韦贵妃则轻声抚弄着琴弦,弹奏着一曲舒缓的宫调。殿内气氛本该温馨而宁静,但李世民周身散发出的那种沉思与隐隐的不安,却让两位后妃都敏锐地察觉到了。

琴音渐歇。

“陛下…可是还在为那赐名之事烦忧?”长孙皇后放下手中的针线,柔声问道:“今日朝会上,不是已有了决断,交由房杜二相统筹,百官与百家共议了吗?臣妾听闻…百姓们对此反响甚是热烈,都盛赞陛下恩德呢。”

李世民缓缓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声音有些低沉:“观音婢,玉儿,你们…觉得朕今日这般处置…真的妥当吗?”

他抬起头,目光看向两位后妃,眼中带着一丝罕见的迷茫与自我怀疑:“是,朕是将事情推出去了。集思广益,效率更高,也让群臣都沾了这份恩宠。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举多得。但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但是…朕细细想来,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有些…不是滋味。”

“当初…在泾阳龙首原,是朕…亲口对秦哲、对那上万名秦族儿郎许下的承诺。朕说…‘尔等今后若有子嗣,朕…必不吝赐名’。”他一字一句地重复着当初的誓言,眼神锐利起来:“这话…是对他们说的。这份恩典…这份荣耀…理应是出自朕之手,承载着朕个人对他们的认可与情谊。”

“可如今…朕却将其变成了一项…‘朝廷公务’?分发下去,让百官去‘操办’?这…这岂不是…成了朕在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臣子替朕…完成对朋友的承诺?”他的声音中透出一丝懊恼:“这…这与那些自己许下赏赐,却让国库掏钱的…昏聩之举…又有何异?”

“秦哲那个人…心思何等剔透?秦杨更是洞察人心!他们嘴上或许不会说什么,甚至会笑着说‘陛下圣明’。但心里…难道就真的不会觉得…朕这是在敷衍?在耍弄帝王心术?在将原本真挚的‘帝友之谊’,变成冷冰冰的‘朝廷恩赏’?”

“若真是如此…”李世民的脸色微微发白:“那朕…岂不是…在无意中…寒了功臣的心?毁了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朕…朕不想做那言而无信、毫无诚意的‘帝友’啊!”

他一番发自肺腑的自省,说得情真意切,甚至带着几分痛心疾首。

长孙皇后和韦贵妃听完,脸上的轻松神色也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思索与凝重。

长孙皇后沉吟片刻,缓缓点了点头,语气郑重地说道:“陛下所思…确实深远。臣妾方才只顾着为陛下解决难题而高兴,却未曾想到这一层。如今听陛下一言,方才惊醒。与秦族的情谊,确实不同于寻常君臣。那份‘帝友’的承诺,核心在于一个‘友’字,在于陛下您个人的情谊与信用。若将此事全然交由朝廷办理,无论结果多么圆满,其‘味道’…似乎确实…就变了。会显得…像是陛下在‘坐享其成’,少了那份…最初的真诚。”

韦贵妃也轻声附和道:“姐姐所言极是。陛下重诺守信,珍视与秦族的情谊,此乃君子之风,更是明君之德。若是…因一时畏难或图省事…而假手于人,即便无人指责,只怕…陛下您自己心中也会留下遗憾和芥蒂。日后面对秦哲先生时…恐怕也难以真正做到坦然了。”

得到两位最亲近的后妃的认同,李世民眼中的迷茫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明与无比坚定的决心!

“说得对!”他猛地从软榻上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语气斩钉截铁:“是朕一时想差了!险些因小失大!与秦族的情谊,乃是我大唐的基石之一,绝非寻常政务可比!此事…必须由朕亲自来!必须体现出朕最大的诚意!”

他猛地停下脚步,对着殿外朗声喝道:“来人!”

一名内侍立刻应声而入,躬身听命。

“即刻!去尚书省政事堂!传朕口谕!”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那千婴赐名之事,朕…收回成命!所有名录…即刻封存!命房玄龄、杜如晦…亲自将名录原册,以及百官已呈报上来的所有拟名草案,全部…送至朕的御书房!朕…要亲自审定!亲自为他们取名!”

“啊?这…”内侍显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惊呆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还不快去!”李世民眉头一皱,厉声道**。

“是!是!奴才遵旨!”内侍吓得一个激灵,连忙躬身退了出去,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立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