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成全…鞭策…自保…固本…”他喃喃自语,脑海中如同电光石火般,飞速闪过自武德九年相遇以来,秦族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
“唉——!”他长长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愧疚。
“玄龄,克明,你们可知…”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悠远,仿佛在回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武德九年,朕于渭水之畔初遇他们时,他们还只是一群来历不明、衣衫褴褛的‘古惑仔’…”
“秦琼多年的沉疴旧伤,是他们以神乎其技救治调理,方有今日驰骋北疆之勇…”
“杜如晦你的病根,皇后的气疾,乃至小女丽质胎里带的弱症气疾…皆是他们妙手回春**…”
“朝堂之上,马周、苏定方、王玄策…这些如今的栋梁干才,哪一个不是他们发掘、培养、甚至硬塞到朕面前的?”
“李药师呕心沥血之作《六军镜》,是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图谱与见解…”
“战场杀敌,有诸葛神弩惊破敌胆;农耕增产,有曲辕犁深翻沃土;驰骋往来,有双马镫、马蹄铁护我骑士保我战马…”
“更不用说那摊丁入亩之策,彻底革除积弊;革新科举,广纳寒门;重振百家,汇聚英才;乃至…如今培养承乾、青雀这些下一代的见识与能力…”
他的语速越来越快,情绪也越来越激动,仿佛要将积压在心中许久的感激与震撼一次性倾吐出来:
“他们就像…就像无声的春雨,润泽万物而不争;就像坚实的巨柱,擎天架海而不显!默默地在朕身后,在所有人看不见的地方,用他们那仿佛无穷无尽的智慧与力量,为朕,为这大唐,夯实了一步又一步的根基!扫平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如今…连这最后的‘国之重器’的生产之权,他们也毫不犹豫地交了出来…”
李世民的声音微微哽咽,他转过身,背对着房杜二人,望向窗外沉沉的夜空,良久,才缓缓道:
“他们…这是在告诉朕…他们能做的,已经都做了。剩下的路…该由朕,由朝廷,自己稳稳地走下去了…”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房玄龄与杜如晦早已听得心潮澎湃,眼眶微热。他们再次深深躬身:
“陛下…能得如此‘帝友’,实乃…陛下之幸,大唐之幸!臣等…唯有竭尽驽钝,效仿秦族务实奉献之精神,协助陛下,打理好这来之不易的基业,方不负他们这番‘成全’与‘鞭策’之深意!”
李世民猛地转过身,眼中最后一丝迷茫与落寞已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坚定与锐利的锋芒:
“好!传朕旨意!即刻筹建‘大唐将作监’新衙!由工部牵头,户部协理,弘文馆百家提供技术支持!玄龄,克明,此事由你二人总负其责!给朕拿出当年披荆斩棘、平定天下的劲头来!朕要看到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严的管理!绝不能让秦族的心血,在朝廷手中出半点纰漏!否则…朕唯你们是问!”
“臣等遵旨!定不负陛下与秦族重托!”房杜二人轰然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紧迫感。
夜色更深,但两仪殿内的灯光,却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明亮。一场由秦族主动引发的深刻变革,正在帝国的最高决策层,悄然拉开序幕。大唐的朝廷,即将迎来一场自我淬炼与提升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