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族…秦族竟然全交了?!分文不取?!”
朝堂之上,惊呼声、抽气声此起彼伏!所有人都被这巨大的数额和秦族的“愚蠢”或“慷慨”震撼得无以复加!长孙无忌更是瞳孔收缩,心中巨震,无法理解秦哲为何将如此巨富拱手让人!
李世民听到这个数字,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脸上涌现出狂喜和激动!有了这笔钱粮,眼前的困局将迎刃而解!他甚至可以看到一个富庶强盛的大唐在向他招手!
他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朗声道:“好!好!天佑大唐!得此巨资,国困可解!朕决议…”
他正准备下达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旨意:全面推广新科举、大修水利官道、犒赏三军、抚恤百姓…
“陛下!”
算盘李却突然出声,打断了他!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
“臣以为,远远不够!”
“……”李世民的笑容僵在脸上,满朝文武也愕然地看向算盘李。
“李协理…此言何意?”李世民微微皱眉,“近千万贯,四百万石粮,尚不足以解燃眉之急?”
算盘李拱手,目光平静地迎视皇帝:“陛下,钱粮虽巨,然欲行新政,欲建盛世,所需耗费,更是浩如烟海!臣粗略估算,至少需以下几笔巨资:”
他再次展开一份写满密密麻麻数字的清单,一条条念出,每一条都像一记重锤:
“其一,新科举基建及推行:于全国一千五百余州府县,新建或修缮官学、考棚;印制海量试卷、书籍;供养考官、学子往来路费、食宿;历时数年…此项,最低需耗钱八百万贯,粮一百万石!”
“其二,全国水利修缮及官道新建:根治水患,畅通物流,乃富国之本。仅渭河、黄河几处关键河堤加固,联通长安至洛阳、幽州、扬州等地的官道拓宽硬化…此项,需耗钱一千五百万贯以上,粮二百万石以上!且需持续投入数年!”
“其三,军备革新及边军犒赏:更换破损兵甲,补充战马,研制新式军械(如神弩),抚恤边军,以固国本…此项,需耗钱五百万贯,粮八十万石!”
“其四,推广新农法、新农具:于全国范围推广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种子,打造曲辕犁、龙骨水车等新式农具,派遣农师指导…此项,需耗钱三百万贯,粮五十万石!”
“其五,日常国用及应急储备:百官俸禄、宫廷用度、祭祀礼仪、灾荒储备…即便大幅削减,每年仍需至少钱四百万贯,粮一百五十万石!”
算盘李每报出一项,李世民的脸色就苍白一分,朝堂上的呼吸声就沉重一分!
最后,算盘李总结道:“陛下,以上所列,仅为最紧要、最基础之项,尚未计算陛下可能欲行之封禅、远征、大兴土木等。即便如此,初步估算,首年即需投入钱逾三千五百万贯,粮近六百万石!往后数年,仍需持续投入巨万!”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秦族上缴之资,加之国库本有微末存余,总计不过钱一千万贯,粮四百五十万石左右。缺口,高达两千五百万贯,一百五十万石粮!”
“敢问陛下,如何够用?!”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算盘李的话,如同一盆冰水,将李世民和所有还沉浸在巨款喜悦中的大臣,浇了个透心凉!
刚才还觉得是天文数字的抄家所得,在庞大的国家建设蓝图面前,竟然显得如此…杯水车薪!甚至不够一年之用!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到令人绝望!
李世民踉跄一步,跌坐回龙椅之上,脸上血色尽褪,眼神中充满了巨大的失落和茫然。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光辉的盛世,却被一条无法逾越的金钱鸿沟,无情地隔绝在外!
钱…粮…还是钱粮!
没有钱粮,所有的雄心壮志,所有的改革蓝图,都只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残酷的现实算账,打击得说不出话来。
一场更为深刻、更为棘手的难题——如何搞钱,赤裸裸地摆在了刚刚经历了一场反腐风暴的大唐朝廷面前。
盛世之路,才刚刚开始,便已遇到了最大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