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寒云压境(2 / 2)

陈阳关掉了公司的娱乐设施,停止了一切庆典活动,在科创大厦顶层设立了临时灵堂。

他想起父亲信中曾提起,朱老总当年曾手把手教他打枪,是他敬重一生的前辈。

那段时间,北京的天空仿佛都带着灰色,何大清在悼念仪式上,望着朱老总的遗像,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久久没有放下。

两位领袖相继离世,国家失去了主心骨,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谁也没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

消息传到香港时,陈阳正在召开全球业务视频会议,他当场中断会议,死死盯着收音机里的报道:“唐山市区夷为平地,伤亡惨重,救援工作正在紧急进行……”

华北军区是距离唐山最近的主力救援部队,父亲作为总指挥,必定要亲临一线!

陈阳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刻给父亲发去加急电报,却迟迟没有收到回复。

那些天,他茶饭不思,整夜守在收音机旁,收集所有关于唐山地震的消息。

报纸上的照片触目惊心:倒塌的房屋、满是废墟的街道、受伤的群众,每一张都让他心如刀绞。

他动用自己的所有资源,紧急采购了大批药品、帐篷、食品和医疗器械,通过隐秘渠道运往唐山灾区。

他不能亲自回去,只能用这种方式为同胞尽一份力。

直到半个月后,他才收到父亲的回信。

信纸上的字迹有些潦草,还带着淡淡的污渍,显然是在救灾一线仓促写下的:“地震惨烈,军民同心救援。吾一切安好,勿念。国难当头,当以大局为重。”

陈阳捧着信纸,泪水终于忍不住落下。

他能想象到父亲的处境:年近七旬的老人,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上指挥救援,吃不好、睡不好,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却依旧坚守在一线。

1976年,这一年对陈阳而言,是充满悲怆与牵挂的一年。

他盼了许久的改革开放没有到来,反而见证了国家接连遭遇的重创。三位伟人逝世(注:原文为三个悲伤消息,结合历史补充核心事件逻辑,聚焦周、朱逝世与唐山大地震的举国悲痛)、天灾无情,每一次打击都让他感受到家国命运的沉重。

他站在科创大厦的楼顶,望着大陆的方向,心中既有对同胞的悲悯,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更有对父亲的牵挂。

但他也从这场场灾难中,看到了中国人的坚韧与团结。

军区官兵义无反顾的救援、全国各地的支援、普通民众的互帮互助,这些都让他坚信,这个国家即便历经磨难,也终将挺过难关。

他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着风雨过后的曙光,等待着那个能让他魂归故土、报效家国的时刻。

而远在北京的何大清,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一生的忠诚与担当,守护着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