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边境紧张(2 / 2)

何大清示意侦察兵用相机悄悄拍下画面,又绕到哨位后方,摸清了撤离路线,才带着队伍悄悄撤退——他知道,这些情报必须尽快上报中央,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边境防线的加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丹东,边防军战士们顶着烈日,在鸭绿江边挖掘战壕,架设铁丝网。

在通化,战士们帮助百姓把粮食、衣物搬到后方的防空洞,何大清特意叮嘱:“要跟百姓说清楚,不是让他们逃难,是提前做好准备,咱们边防军在,就绝不会让鬼子(指美军)跨过界江一步!”

傍晚回到指挥部,何大清刚翻开情报汇总表,门就被推开了——瑷珲镇的镇长老王提着一篮煮玉米走进来,额头上满是汗:“何司令,俺们镇上的百姓都知道了,边境不太平,大家商量着,成立个‘支前队’,帮战士们送水、送饭,要是真有情况,还能帮着抬伤员!”

何大清看着老王手里的玉米,心里暖暖的。这两个月来,边境百姓给他的感动太多了。

哨所的战士们缺柴火,村民们就顶着风雪上山砍;侦察兵们缺干粮,大娘们就连夜蒸馒头、煮鸡蛋;有的年轻人甚至主动报名当向导,说“这地界俺们熟,闭着眼睛都能走”。

“老王,谢谢乡亲们!”何大清接过玉米,掰了一块放进嘴里,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不过支前队不用急,咱们现在主要是防备,真到需要的时候,再麻烦大家。你们先把自家的东西收拾好,要是听到警报,就按咱们之前说的,往后方的防空洞撤,安全第一。”

老王点点头,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是俺们镇上所有青壮年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您拿着,要是需要人,随时叫俺们!”

何大清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密密麻麻,每一个名字后面,都藏着百姓对家国的守护。

夜深了,指挥部的灯还亮着。

何大清坐在地图前,一边整理白天的侦察情报,一边在纸上写着第二天的部署计划:给各旅补充弹药、检查防空武器、跟朝鲜边防军尝试联络……

窗外的风刮过屋檐,带着界江的水汽,他想起北平的家人——吕清心肯定在担心他,何雨阳说不定在算边境防线的防御角度,何雨柱大概在琢磨给他寄点什么吃的,何雨水或许在画“爸爸守护边境”的画。

他拿起笔,给家里写了一封短信,只说“边境一切安好,勿念”,却没提看到美军的事——他不想让家人担心,更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守住这道界江,守住身后的百姓,就是守住北平的安稳,守住新中国的和平。

1950年8月的东北边境,界碑静静矗立,江水缓缓流淌,何大清和他的边防军将士们,正用警惕的目光和坚实的脚步,在中朝边境线上,筑起一道看不见却坚不可摧的屏障,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