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练扎实后,开始瞄准训练。何大清拿着一把缴获的三八大盖,站在靶场中央示范:“瞄准的时候,要做到‘三点一线’——准星、缺口、靶心,少一个都不行。
呼吸要匀,扣扳机时用指尖发力,不能猛扣,不然枪口会偏。”他一边说,一边对着远处的罐头盒扣动扳机(空膛),“就像这样,慢一点,稳一点。”
实弹射击环节最让人兴奋。何大清让人搬来几箱子弹,每个队员发五发,轮流上前射击。“砰!”第一声枪响后,远处的一个罐头盒应声倒地,开枪的队员激动得跳了起来。
何大清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不错!但刚才扣扳机时还是快了点,再慢一点,能打得更准。”
对于打得差的队员,他没有批评,而是蹲在旁边,陪着一起瞄准:“你看,准星是不是偏左了?把枪口稍微往右调一点,再试试。”在他的耐心指导下,越来越多的队员能命中靶标,甚至有几个老兵,五发子弹全中了两百米外的木板靶。
夕阳西下时,何大清集合所有队员,宣布了选拔狙击小队的消息:“咱们要选十个人,组成狙击小队,专门打鬼子的军官、机枪手、驾驶员——这十个人,得有好视力、好耐心、好枪法。”
选拔分三关,第一关是视力测试。何大清从商城兑换了一张视力表,挂在三十米外的树上,让队员们依次辨认。“左!”“上!”“右!”队员们轮流回答,近一半人因为视力不达标被淘汰,剩下的一百多人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是远距离射击。靶场最远的靶标被移到了三百米外,何大清给每人发三发子弹,要求至少命中一发。
这一关难度极大,很多平时枪法不错的队员,因为距离太远、风力影响,子弹都打偏了。最后只有二十人通过,其中包括几个平时沉默寡言、却总能精准命中的老兵。
第三关是心理测试。何大清让人在靶场周围放起鞭炮(模拟战场杂音),还安排两名队员在旁边来回走动(模拟战场干扰),让通过第二关的二十人再次射击。
有的队员被鞭炮声吓得手抖,有的被走动的队员分心,最终只有十人能稳定发挥,命中靶标。
当何大清念出这十个人的名字时,营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把这十人带到一旁,从商城兑换了九把保养得极好的Aw狙击步枪,递给他们:“这是你们的武器,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热河抗日游击纵队狙击小队’。记住,狙击手的使命不是多杀人,是在关键时候,给鬼子最致命的一击。”
他又拿出一本《狙击战术手册》(从商城兑换),翻到“隐蔽与观察”章节:“明天开始,你们单独训练——练伪装,练观察,练耐心。哪怕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等一天,也要等到最佳射击时机。”
夜色渐浓,训练了一天的队员们渐渐睡去,只有狙击小队的十个人,还在借着月光熟悉手中的Aw狙击步枪。
何大清站在山坡上,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底气——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大部队,有精准致命的狙击小队,再加上他从商城获得的武器和战术知识,下次再遇到鬼子,他们一定能打得更漂亮。